一句話,你高壩村要想上工,就必然會擠掉別人工作的機會。在華夏,勞動力過剩的情形一直比較嚴重。
但丁猛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建築施工,有個情況比較特別,那就是工程所需砂石,卻大多從工程所在地供應,不然,那條路可能就會出現諸多問題。
而高壩村,之所以經常發生旱災,就是因為土質偏沙啊,而且從高壩村留出一幾條溪流裏,哪一條不是擁有大量的砂石?
想到這裏,丁猛當即轉變觀念,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爭取農民進入工地務工,另一條則是向工程方供應砂石。
而這件事,則必須與王喵星商量,因為王喵星代表的是投資商的利益啊。
而丁猛這一商量,就商量出了一個大東西。
王喵星說,“丁書記,過去高壩村的資源無法變現,而這次是個好機會呢。天西投資集團的劉恒劉董事長,所說的投資50億,並不是空話,雖然這事兒還在醞釀階段,但極可能會成功。
所以你得想想,如何把這50億工程的砂石供應業務吃下部分來,不要說吃多了,哪怕吃下其中五分之一,也有幾千萬的產值吧。”
丁猛聽到這兒非常高興,當即就要去找楊宏與夏和順兩人商量了,結果王喵星的話還沒有完,“丁書記,除了這個項目外,高壩村還可以介入此後鬆岡嶺綜合開展公司的經營,譬如給他們提供保安服務,提供後勤蔬菜等服務,提供環境衛生服務,提供臨時勞動力服務等,高壩村的人隻要把這些事項都做好了,此後還愁沒有錢花麼?”
“哎呀,哎呀,星星主任,謝謝你,我代表高壩村父老鄉親,謝謝你啦!”丁猛真誠地說道。
這或許就是丁猛的局限,他知道民間很多東西,但卻從沒有介入過像樣的地方政務管理或經濟活動。
而王喵星則不同,他在大型投資企業做項目部副主任,在投資專業人士眼裏,一個項目落戶一個地方,並不隻是項目賺錢,而是當地百姓也能跟著賺錢,當然,這個百姓需要組織起來,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同項目對接,譬如保安服務,那就要對農民進行一定的保安培訓,至少提供的勞動力要達到相應的技術標準。
而這個事情,為何王喵星能夠給丁猛說,而政府的一些人士卻沒有給丁猛說呢。原因就在於屁股決定腦袋,此外還有風險問題。
政府做事,肯定要站在政府立場,哪怕那事能夠兼顧民眾利益,但政府也會優先考慮本位利益。
所以政府看項目,當然也看就業,但就業是全國性的問題,不一定是哪縣哪市的問題,特別是經濟落後地區,更不會重點考慮這一問題,唯有到了脫貧攻堅階段,脫貧到家庭到人頭時,就業才成了扶貧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