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青貝草原。
貝子湖湖麵波光粼粼,倒映著風輕雲淡的萬裏晴空,好一幅優美的畫卷。
如斯美景,鐵海可汗和龍翔可汗卻沒有心思欣賞。
龍翔可汗大軍集結,二路逼近青貝草原的貝子湖畔,原計劃立馬展開攻擊,無奈下了兩天暴雨,隻得各自就地安營,呈個扇形圍住鐵海可汗。
鐵海可汗利用這時間抓緊布置防禦工事,以期堅持到董天然大軍到來。
鐵海可汗營地左翼緊靠貝子湖,這樣龍翔可汗無法越過貝子湖從右翼攻擊他,可以已彌補兵力不足的劣勢。
右翼為一萬精騎,這是鐵海可汗目前手頭上最好的騎兵都整合在那了,由康康及王子率領,布置在山頭那側。
貝子湖邊到山丘中間有約三裏平整的開闊地。在那裏,鐵海可汗命人將兩頭尖的木棍一頭插入土裏,一頭斜指空中,高度略高過馬腹。兩根木棍間的寬度可容一人輕鬆通過,馬匹卻難以通過。
一共插了十二排,每排間隔兩步。
這就是鐵海可汗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出擊時的第一道陣線。
第一道防線後鐵海可汗用馬車圍了一道,馬車後麵豎立三排木棍,每排比前一排短一圍,每排距離半步,均削尖棍頭。是為第二道防線。
每道防線均有方便門,可供人員自由出入。
龍翔可汗到了天之峽穀後,鐵海可汗將艾海提召集回貝子湖,集中兵力,避免為數不多的人馬被龍翔可汗各個擊破。
艾海提這次負責第一道防線,率領一萬人在前方應敵。
艾海提將九千弓箭手分成左右兩翼,每翼再分五排,每排各九百人。每人一百隻箭,配備硬木反曲弓。
艾海提親率一千武士居中,每人配長矛一隻,彎刀方盾各一。
鐵海可汗率其餘人馬居第二道防線後機動。
龍翔可汗這邊距離鐵海可汗第一道防線十裏紮營,在距離五裏處搭了兩個高台。同時部隊陣線推進到距離三裏處。
一個高台建在一低矮的山頭上,可以看到戰場全貌。這裏安排被裹挾來的部落首領觀戰,讓他們看看自己是如何消滅鐵海可汗的,立威草原。
觀戰台由龍翔可汗長子阿卡特陪同,周圍有五千騎兵護衛。
另一個高台則是指揮中心,位於中心位置,龍翔可汗帶著黃圖空等核心成員在那裏通觀全局,指揮作戰。龍翔親衛護衛在周圍。
龍翔可汗與鐵海可汗的布陣做了針對的布置。
正麵衝擊鐵海可汗防線的分為三波,第一波步兵,第二波輕騎兵,第三波是天曜大帝援助建軍的重騎兵。
第一波步兵裏有弓箭手三萬名,刀盾武士一萬名,第一波攻擊的任務是清除路障。一萬名刀盾武士均為龍翔可汗的本部人馬,衝在第一線。
三萬弓箭手由羽天和長天二個密約部落的人手組成,其中羽天部落兩萬人。
第二波輕騎兵二萬人,任務是撕開鐵海可汗的正麵防線,其中蠻牛部落人馬一萬人,本部騎兵一萬人。
第三波本部重騎兵五千人,人和馬具有重鎧護衛,任務是衝散鐵海可汗陣型。
龍翔可汗的左翼方陣由碧草部落的二萬輕騎和本部一萬輕騎組成,任務是正麵方陣與鐵海第一道防線接觸時,側麵迂回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