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原本吹得花好桃好,說有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中國民俗學會主席馮驥才、北大清華校方領導,可統統沒來。還說除了內地的高考狀元,還有我國港澳台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的8名高考狀元都會來,結果影子也沒見。11點半開始的大會,沒到12點就已結束。
問:“中國狀元節”就這樣收場了?
答:好戲在後頭。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會場上支起幾口大鍋,擺開一排攤位,推銷起當地土特產,什麼“舉人粥”、“舉人酒”。還有幾位“舉人”現場給村民寫對聯,幾位郎中搞義診軋鬧猛。五花六花,像煞趕廟會了。
問:這跟“狀元”搭啥界?
答:借著“狀元”賣“粥”嘛,賣他們村舉人集團的“舉人粥”。什麼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我們是台上的擺設、戲裏的道具,被徹徹底底捉弄了一回。
問:四川的那位“宜賓狀元”呢?
答:也是一臉不高興。不過,他和同去的宜賓宣傳部副部長,還是捺著性子說吃了午飯再走。我們是一刻也不願等了,兒子一下主席台,就立即要求派車去機場回上海。
問:對方爽快嗎?
答:他們也知道我們不高興,再說反正已經不需要“道具”了。
問:請“狀元們”來,主辦方都提供了哪些優惠?
答:打6折的往返機票,兩頓飯,一晚住宿,一本宣傳資料,一袋“舉人粥料”。
問:現在情緒還好嗎?
答:心裏恨煞了。回來第二天,親戚朋友一個個電話打過來,我是絕口不提。前天和父母公婆一起吃酒水,本是歡歡喜喜為兒子送行,結果誰也吃不下。
問:今天怎麼接受采訪了?
答:說實在,那個窮村不容易,炒作也是為致富。但想了幾天,兒子和我還是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親曆說出來,算一個警示吧——鬧劇能搞活經濟嗎?
問:和您兒子通一句話,行嗎?
答(殷媽媽放下話筒征詢意見後回複):兒子說不想談。
問:為啥?
答:心裏煩。不過相信兒子能調整好,在山裏那晚他就說了,做人做文做事情,一定走正道。
其實,心裏煩的狀元還不止殷國炯一人。劉洪強摘取2003年遼寧省高考狀元的桂冠之後,從6月29日開始就一直沒歇著,經常一天跑三四個地方,有時候接電話胳膊都舉麻了。
“高考結束後,原來90多公斤的劉洪強一直節食準備減肥,節食那幾天沒減下來,這幾天可真減下來了,掉了幾斤肉。因為吃不下飯,我給孩子吃了袪火藥,還買了黃連泡的黃連水喝了。”劉母自己也上火了,牙也腫了,吃不下飯,連著幾天隻喝酸奶。
“高考狀元”作為一個群體,乃是這種應試教育的最佳成果;“高考狀元”作為一種現象,更是高考指揮棒揮舞出來的最有力度也最為誘人的一個弧圈;所有為“高考狀元”張目的舉措,都是素質教育的不和諧音符。隻要“高考狀元”還名至實歸,就不會有真正的素質教育。
2003年11月18日,《時代商報》報道了沈陽一高考狀元變成“瘋子”的消息,恰如其分地印證了這種“應試教育的最佳成果”。
1999年趙陽(化名)以理科高考成績640分的高分成為沈陽市沈河區一所重點高中的高考狀元,近4年過去了,他卻成了退學在家的待業青年。他把自己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出國留學夢”上,他曾對自己的母親叫嚷“如果你不拿錢把我送出國,我就砍死你,然後再自殺……”
“我是一個有罪的母親,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兒子,人家別人都是‘母以子為貴’,而我卻是‘母以子為罪’,因為我的原因我兒子沒有考上清華大學,本來我想用母愛來償還我所犯下的錯,可是現在我的兒子已經變成了一個瘋子,他把我看成了他的仇人,救救我的瘋兒子吧!” 趙陽的母親撥通了《時代商報》的熱線電話求救。
趙陽以前是一個特別聽話、懂事的孩子,高考時趙陽考出了640分的好成績。由於當時高考後估分上的失誤,母親沒有在趙陽的高考報名單“國本”那一欄上填報“清華大學”。趙陽的“清華情結”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當他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和老師的祝賀聲中拿到北京另一所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趙陽的臉上卻沒有一絲笑容。
在趙陽的世界裏,“隻有考上清華大學才能出人頭地”,大一時趙陽7門功課中5門亮了紅燈,大學的4年裏,逃課上網成了趙陽最重要的“功課”。2003年年初,“孤傲”的趙陽因為瑣事而與同學大打出手,根據趙陽以往不良表現,趙陽被校方責令退學。
回家後趙陽想到了出國,他讓下崗待業的母親拿出20萬元送他到國外留學。對趙陽的新要求等於“要了他母親的命”。由於要求沒得到滿足,他把母親看成 “毀了他一生的人”,他經常用惡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母親,還經常地有一些攻擊性行為,他還揚言要掐死自己的表弟,因為他舅舅4年前不支持他考清華大學。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高考書”使趙陽成為典型的“高分低能兒”,這既是中國教育的瓶頸問題,也是應試教育的直接惡果。
下麵是《中國高考報告》描寫的十分慘烈的臨戰氛圍,我在看了之後其場麵一直在腦海裏難以抹去,好像自己也回到了高考年代,茲錄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