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英國枟星期日電訊報枠,2006年9月17日)
雖然人的能力一般在18~25歲間成熟,但是有些人的能力會表現得較早或較晚。例如,奧地利作曲家莫紮特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5歲作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中國古代也有王勃10歲能賦詩詞,孔融10歲顯露學術的極大造詣。這種能力“早熟”的現象,在古今中外都有發生,特別是在音樂、繪畫等藝術領域。相應地,也存在能力的充分發展在較晚年齡才得以表現出來的。此外,能力有各種各樣的成分,當它們按不同的方式結合起來時,就形成了結構上的差異,於是就表現出不同的人完成不同活動的表現有所差異。
在性別上,男女的能力也存在差異:勞森(J 。Law son,1987)等分析新版的韋氏智力測驗(WISC‐R)常模中的1100名女孩和1099名男孩,發現女孩在言語量表上得分高於男孩,而操作量表上則低於男孩。這些研究說明,能力的性別差異可能更具體地表現在特殊能力上麵。空間能力(spatial ability)是體現性別差異最明顯的一種能力,林蘭德(M 。Linn,1986)將空間能力定義為一種涉及表征、轉換、生成和提取符號、非言語信息的技能,他和他的同事基於以往的研究,提取了3個空間因素:空間知覺、心理旋轉和空間想象,發現在前2個空間因素上,男性明顯優於女性,而在第3個因素上差異不顯著。
8.5.3 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8.5.3.1 遺傳的影響
通常,子輩與父輩的相像被稱為遺傳現象,是由基因決定的。智力與身高、相貌一樣具有遺傳性。那麼,人的智力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呢?回答這一問題需要進行一些的研究以尋求適當的方法來測定智力,為測定抽象意義上的“智力”如何受遺傳影響的問題,在現有對智力的了解情況下,問題被進一步局限成了:在同一家族中的成員之間智力是否相似的問題。為了回答這個更為局限的問題,研究者需要將基因和環境的影響區分開,一種方法是比較雙生子研究(twin study),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異卵雙生子和其他基因有重疊的親戚來獲得遺傳對於智力的影響。在生物學意義上,同卵雙生子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他們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基因;而異卵雙生子是由兩個受精卵發育而成,他們的遺傳基因隻有部分相同,與同胞兄弟姐妹沒有什麼差別。根據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遺傳基因上的不同,通過比較他們智商上的相關性,可以推測出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程度。
布查德和麥克高(T .Bouchard&;;amp;M .McGue,1981)總結了世界上已發表的34個4672對同卵雙生子研究和41個5546對異卵雙生子研究,結果發現:一同撫養的同卵雙生子智商間的平均相關達到0 。86,而一同撫養的異卵雙生子智商間的平均相關隻有0 .60,這說明異卵雙生子在智力上的相似性不如同卵雙生子高。
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智力上的差異,說明了智力與遺傳基因有關,那麼這與父母撫養他們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是否有關呢?針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進一步對一些分開撫養的雙生子進行了研究:在對40對被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所做研究的結果發現,即使生長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他們的相關性(0 .69~0 .78)也顯著地高於在同樣環境中成長的異卵雙生子智商間的相關性(0 .34~0 .61)。由於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生長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他們之間在IQ上的高相關更能證明遺傳對智力的影響。根據基因關係形成的個體IQ值的相關程度(S .Petrill,1997)。如你所看到的,基因越相似,其IQ值越接近。同時,在這些數據中,環境的作用也被顯示出來,因為被一同撫養的人的 IQ 值極其相似。
研究智力遺傳性的第二種常用的方法是家族譜係研究。在生物學上,一個家庭或家族中的所有成員都具有一定的共同遺傳基因。通過考察父輩和子輩在某些領域的成就差異,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關於能力遺傳性的研究,起始於高爾頓,他以個體在各方麵的傑出成就作為衡量高能力的標準,比較了傑出者的親屬成為傑出者的可能性和普通人成為傑出者的概率,發現在977個名人的親屬中,其父親為名人的有89人,兒子為129人,兄弟為114人,共332人,占名人樣本的三分之一。而普通人組中,隻有1個親屬是名人。他還發現,隨血緣關係的降低,名人的親屬也成為名人的概率出現有規律地下降。這種變化模式與身高和體育成績的家族變化模式完全相同。高爾頓用同樣的方法,研究了藝術能力的遺傳問題。在雙親都有藝術才能的30個家庭中,子女有藝術才能的占64%;父母沒有藝術才能的150個家庭中,子女有藝術才能的隻占21%。據此,高爾頓斷定,在能力的發展中遺傳的力量超過環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