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能力的測量(2 / 3)

在他的智力測驗中,韋克斯勒依據統計學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計算法,稱為離差智商。

離差智商是確定個體在相同條件的團體(例如同年齡組)中的相對位置,它實質上是將個體的成績和同年齡組被試的平均成績比較而得出的相對分數。韋克斯勒指出,可以假定,人們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數為100和標準差為15的正態分布形式。

上麵公式中MX代表團體平均分數,X代表個體測驗的實得分數,s代表該團體分數的標準差,z代表該人在團體中所處的位置,即他的標準分數。

采用離差智商的最主要的優點是解決了比率智商所產生的IQ 分數的意義在各年齡階段不守恒的問題,而且其分數便於與百分位等級進行換算。離差智商分數的基本意義與傳統的比率智商分數相一致,所以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比較。

除了適合於18歲以上人群的WAIS‐R,也有針對兒童的相應測驗:韋氏兒童智力測驗第三版(WISC‐Ⅲ,Wechsler,1991)適於6至17歲的兒童;韋氏學前和初級智力量表修訂表(WPPSI‐R,Wechsler,1989)適合於4至6歲半的兒童。這2套智力測驗量表都和WAIS‐R具有類似的結構,都考察了受測者的言語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其分測驗也相似。

WAIS‐R、WISC‐Ⅲ、WPPSI‐K組成了智力測驗家族,可以獲得全年齡段的IQ情況,這樣研究者可以追蹤特定智力能力的發展。由於這一原因,在對同一被試的不同年齡施測時,韋克斯勒量表具有特別的價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三套測驗的銜接欠佳;測驗的起點偏難,有的分測驗方法對低智力者難以說明,不便測量低智力者;有的分測驗題目過多,增加測驗時間;有的項目過少,難以調整項目難度。

雖然斯坦福—比奈量表和韋氏量表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他們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智力測驗主要進行了量的分析,隻測了受測者當時的智力,沒有考慮其發展的速度和趨勢,智力測驗隻是部分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智力水平等。

8.4.1.3 畫人測驗

畫人智力測驗是一種能引起兒童興趣的簡便易行的智能測驗方法,屬於篩查或篩選方法。它不需特殊工具,也不需要複雜的指導語,不受測量者的語言、行為等外界因素的幹擾,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有關非語言的兒童能力測量的工具。

早在19 世紀晚期,就有研究者對兒童畫人進行研究,描述了兒童畫人的年齡特征,並論述了畫圖可以反映兒童的神經、精神發育狀況。此後,兒童畫人就作為用於估計兒童的發展狀況的一種方法。1926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古德納夫(F 。Goodenough)女士在對兒童畫人進行係統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兒童的圖畫與年齡、學業皆有密切關係,於是她編訂了畫人智力測驗量表,發表了兒童的畫人與其智力相關的研究結果,並出版了枟畫人智力測驗方法枠一書,首次建立了用於能力測量的古氏畫人測驗(draw a man test)。她把兒童畫人作為衡量兒童智力發展水平的標準。此測驗量表可供集體或個人施行,且無時間限製,一般在15分鍾以內就可完成。測驗方法簡單,隻需一張白紙和一支鉛筆,指示被試:在紙上畫一個男人即可。對人的形象沒有具體要求。當被試畫完以後,由主試按照標準化的量表評分。古德納夫編製的量表共包括51項內容,畫中每出現1項得1分,分數代表各年齡被試的智力水平。

古德納夫女士首先提出畫人法可作為一種智能測驗並對該法加以標準化且提出了詳細的評分法以來,畫人智力測驗作為一種標準化的心理測驗,由於其簡便、科學,而具實用,故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廣泛應用。在這些研究與應用的同時,畫人智力測驗也進行了多次修訂,畫人智力測驗的最新版本是於1988 年發表的枟Draw a Person a Quantitative Scoring System枠(簡稱DAP)(J 。Naglieri,1988)。

8.4.1.4 瑞文標準推理測驗

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是純粹的非文字智力測驗,一共由60張圖組成,按逐步增加難度的順序分成五組,每組都有一定的主題,題目的類型略有不同。從直觀上看,瑞文測試五組測驗分別考察了知覺辨別能力、類同比較能力、比較推理能力、係列關係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每一組中包含12道題目,按逐漸增加難度的方式排列;每個題目由一幅缺少一部分的大圖案和作為選項的6~8張小圖片組成。瑞文測試中要求被測者根據大圖案內圖形間的某種關係———這正是需要被測者去思考、去發現的,看小圖片中的哪一張填入(在頭腦中想象)大圖案中缺少的部分最合適。這五個方麵得分的結構,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了解被測者的智力結構。瑞文測試結果可直接用正確題數的多少進行比較以區分受測者的智力水平。整個測驗經修訂,還發展了彩色型、高級型。高級型瑞文推理測驗用於智力較高的人,彩色型瑞文推理測驗主要用於兒童。此外,還有瑞文測驗聯合型———基於標準型和彩色型,一共由72張圖組成,分為6組,前三組彩色,後三組黑白。

瑞文智力測驗的優點在於適用的年齡範圍寬,從5 。5歲到70歲;測驗對象寬泛;可以用於智能診斷和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用瑞文標準推理測驗可以進行各類比較性研究,特別有利於做跨文化研究,以及正常人、聾啞者和智力遲鈍者之間的比較研究。

8.4.2 特殊能力傾向測驗

特殊能力傾向測驗是鑒別個體在某一方麵是否具有特殊潛能的一種工具。這類測驗最初是為了彌補智力測驗的不足而編製和使用的,最早出現的特殊能力傾向測驗是機械能力傾向測驗。由於職業選拔與谘詢的需要,各種機械、文書、音樂及藝術能力傾向測驗紛紛出現,同時視力、聽力、運動靈敏度方麵的測驗也廣泛應用於工業、軍事上的人事選拔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