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性格的科學(14)(2 / 2)

經過對這一現象的進一步研究,我們不得不把目光再次投向前麵在焦慮的性格特征中已經討論過的因素。我們在這種情形裏要討論的是這樣一種個體,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時時刻刻都關注著他們。其實這完全等同於一種主人與奴隸的關係,他們要求別人隨時出現並給他們提供幫助和扶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發現,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要求某種特別的認可。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喪失了太多的獨立性(由於他們和生活不充分、不正確的接觸而導致的後果),致使他們在獲取特權時,會采用一種更為強烈的方式。同時,他們的社會感也是極為薄弱的,無論他們多麼盡力地尋求他人的陪伴。然而,若讓他們把焦慮和恐懼顯示出來,他們的特權地位就能被重新創造出來。焦慮可以幫助他們逃避生活的要求,並且也能幫助他們役使周圍的所有人。最後,焦慮滲透在他們日常生活的所有的關係中,並且充當了他們獲得支配權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

(二)連接性的情感

A.快樂

快樂作為一種橋梁可以彌合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快樂無法容忍人與人之間的隔離。快樂的表現可以是尋找一個同伴,互相擁抱,互相親吻,與他一起玩耍,與他並肩通行,與他一起分享幸福。快樂是一種連接性的態度,就好比伸向同伴的一隻手,就好比溫暖從一個人身上輻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在這種情感中,存在著所有連接性的因素。當然,我們這裏討論的也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企圖克服不滿足感或孤獨感,這樣他們就能沿著與上述相同的路線行進,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優勢。其實,克服障礙的一種最好的表現方式或許就是快樂了。歡笑總是與快樂形影相隨,它總能使人感到鬆弛並給人以自由的力量,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這種情感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它超越了個體人格的界限,並與對他人的同情緊密聯係在一起。

當然,個人的目的也可以通過誤用這種歡笑或這種快樂而達到。所以,當一個害怕產生自卑感的病人聽到某地發生地震的消息時,臉上也可以顯示出歡樂的神態。當他感到悲傷時,他常常會覺得沒有力量,所以,他會盡力擺脫悲傷的困擾,企圖達到悲傷情感的反麵——歡樂。另一種對歡樂的誤用是在他人痛苦的時候把歡樂表現出來,也就是幸災樂禍。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點所表現出來的歡樂,實質上是對社會感的排斥和破壞,是一種分離性的情感,更是征服的工具。

B.同情

社會感最純粹的表現,就是同情。一般而言,我們隻要在一個人身上發現同情,我們就可以得出他的社會感已形成的結論,因為此時我們可以對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認識自我與其夥伴的同一性作出判斷。

也許,人們習慣上對同情的誤用,比這種情感本身更為廣泛。個體會佯裝具有很廣泛的社會感,但這從本質上講是非常誇張的。所以,一些個體會闖入一個災難現場,以便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從而獲得一種廉價的名聲,然而他們卻不會真的為那些遭受災難的人做些什麼。還有一些人似乎有一種追究別人不幸的欲望。我們必須把那些以同情他人、樂善好施為己任的人和他們的行動聯係在一起加以看待,因為他們實質上是在借此製造一種優越感,以此來顯示他們淩駕於那些悲慘可憐的、接受他們幫助的人之上。一位對人有著深刻了解的智者拉·羅什福柯(LaRoche Foucault)曾這樣說:“我們總能從朋友的不幸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感。”

看上去,企圖將這種現象與我們對悲劇的欣賞聯係在一起是不正確的。據說,與舞台上的悲劇角色相比,觀眾會感覺自己的心地更為善良。但由於我們想獲得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渴望,是我們對一部悲劇的興趣的主要來源,故而這種看法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適合。我們要記住,這僅僅是一出戲,而且,我們也隻是在用戲中的行動額外地促進我們對生活的準備。

C.謙遜

謙遜是一種同時含有連接性和分離性的情感。這種情感同樣是我們社會感結構的組成部分,它與我們的精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人類社會不可能在沒有這種情感的情形下而存在。當一個人的人格看起來似乎要沉沒時,一個人有意識的自我評估很可能要喪失時,就會產生這種情感。這種情感會在人的生理上形成強烈的反應,具體可以表現為麵頰發紅,這是由於毛細血管的擴張和充血所致。一般人隻會臉紅,但有些人則全身都會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