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傅庭萱派人送來的。
黛瑤在清涼寺安置下來後,便往家裏,還有安泰時、傅庭萱和阮嘉瑜處去了信報平安。傅庭萱那日特地到宮門前送她,主要還是因為有事要與她說。但是不想阮嘉瑜也跑來了,便沒有說。所以傅庭萱在接到黛瑤的來信後,便立刻寫了回信,派人送了來。信上自然也將當初想說卻沒有說的話,都補上了。
太皇太後壽宴上發生變故,皇帝當場指了都察院指揮使徐定疆的孫女兒徐嬋娟為太子側妃。黛瑤也曾犯過嘀咕,在皇帝圈定的那幾個太子妃候選中,傅庭萱一直是首選,事到臨頭皇帝指的卻是徐嬋娟。原以為皇帝或許是特意為傅庭萱留著太子妃的位置,看了傅庭萱的信扣才知道,原來是二皇子葉濟與司徒大人事先到皇帝麵前打過招呼了。
也即是說,傅庭萱要指給葉濟當王妃了。
傅庭萱與葉濟之間的因緣,還得從端午那日說起。陳疊紫讓葉溪約黛瑤一起遊湖看賽龍舟,結果當日自己卻沒來,使得葉溪一直拉著黛瑤訴苦,傅庭萱便一直由葉濟陪著。葉濟相貌雖然不及葉溪俊秀,但皇家的氣度總是有的,與尋常的貴族公子相比,總是有那麼一些與眾不同。加上旁邊還有個王學會逗趣,那一日他們相處得非常愉快。傅庭萱根本就不曾見過太子葉清,葉濟待她一殷勤,她心中自然起了漣漪。
那日是葉濟親自送她回的傅家,之後葉濟又邀約過她幾次,一來二去的,兩人之間的關係,便心照不宣了。傅庭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個乖乖女。她頻頻外出,傅夫人自然也有所察覺。
二皇子葉濟的出身,雖然比不得太子葉清,也無法繼承大統,但再怎麼說,將來至少也是個親王。他們兩情相悅,傅家家世又鎮得住,就算葉濟將來再立側妃,也不怕傅庭萱會被欺負。王府後院,總不似後宮那樣勾心鬥角的。他們也知道太子妃之位有陳疊紫盯著呢,以傅庭萱的心性,就算真做了太子妃,將來也是鬥不過陳疊紫的。
夫婦倆一合計,認為葉濟倒也算是個佳婿。傅司徒尋了機會,找葉濟談了一回。傅夫人也與傅庭萱促膝長談了一晚,兩廂便暗暗有了決定。傅司徒忖著太皇太後壽誕將至,估計要定太子妃了,便趕緊先去聖前打了聲招呼。
皇帝雖然圈定的太子妃候選中,傅庭萱是第一個,但是太子妃久久未決,傅庭萱也就一直被拖著,好大一個姑娘了還沒議過親,他心裏也頗為愧疚。這會兒傅司待自己來稟了,挑的是他另一個兒子。他雖然也有心答應,但作為一個開明的父親,自然要喚過兒子來問問。葉濟來了,亦是請求指婚的。皇帝一聽,好家夥,兩情相悅呢,自然也沒有不同意的了。
皇帝本來打算在壽宴上一起宣布了,但被那事一打岔給忘記了。不過,皇帝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忘記了,這顯得他多麼不重視二兒子婚事。所以事後召見傅司徒時,改口稱道,所謂成家立業,葉濟馬上就十八歲了,差不多也是可以封王的年紀了。所謂好事成雙,幹脆將兩樁喜事合在一起辦了。等擬好葉濟的封號,劃好藩地,再一並下旨指婚。估摸著在年底之前,封王和指婚的聖旨就都要出來了。
傅庭萱的事定,黛瑤亦是衷心地替她高興。黛瑤亦隻是在端午那日見過葉濟一麵,基本上算是陌生人,但葉濟看著並不像是有花花腸子的人,言談舉止也文雅而有氣質。而且傅庭萱雖然直率嬌憨,卻也不是個沒眼色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傅庭萱比阮嘉瑜要聰明些。因為至少她一經接觸,但知道黛瑤是能做好朋友的,而陳疊紫卻不行。所以,黛瑤也是相信她的眼光的。隻是想到陳疊紫為了陷害她而設的一個局,卻成就了傅庭萱與葉濟,心裏不免有些唏噓,暗歎或許這便是所謂的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傅庭萱信上,還提了一件事情,讓黛瑤十分在意,那就是安泰時一直在為她的事而奔波。她是被停職遣出京的,等這邊的事罷回京,也不知道會怎麼,是調職還是直接罷黜,都未為可知。傅庭萱說,夏雨到司徒府玩的時候說起,安泰時近來往來於夏家,似乎是想將她推薦到工部。
夏雨的父親夏敬恩,是工部尚書。而朝中各部門,除禦畫院之外,確實也就屬工部能與繪畫搭上一點關係了。倘若真是如此,安泰時便真的是切切實實地為她認真地考慮過。太子雖然也為她回京後安排了職任,但中書省是“秘書處”,是文采最好的文官的聚集之地。裏麵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太子安排她去那裏,多多少少總會有些“走後門”的意味,但工部就不一樣了。六部當中,工部算是清水衙門。而且從禦畫院到工部,也算得上是專業對口的平調,還能讓她一展所長。兩廂一比較,倒顯得太子是出於私心,安泰時還是真真正正為她考慮的了。
既然知道安泰時在為自己的事而奔波,黛瑤自然也不能沒有表示。但幹脆緩了幾天回信,專程為安泰時畫了一幅清涼佛像,供奉到萬年古樹下,為他祈福禱告。這樣做,倒不是黛瑤迷信,而是這個時代的人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