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經過近二十年的準備後,終於成功地越過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這個偉大的創舉引起舉國歡騰,哥倫布也因此被視為英雄,受到崇敬。但是,有一些無視事實、否認真理的人,想給哥倫布製造一些難堪。
在一次為哥倫布舉辦的慶功宴會上,有人發難:“聽說你在大西洋的彼岸發現了新大陸,但那有什麼了不起?任何人通過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樣到達大西洋彼岸,並發現新大陸。所以,那是世上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
麵對挑釁,哥倫布沒有立刻回擊。他從容起身,從桌子上拿起一個雞蛋,對在場的客人們說:“先生們,這是一個普通的雞蛋,有誰能把它立起來呢?”
在座的賓客們一個接一個,試圖要把雞蛋立起來,但是雞蛋傳了一圈後,卻仍沒有人成功。大家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哥倫布接過雞蛋,輕輕地在蛋殼上敲出一個小洞,幾乎毫不費力地便把雞蛋立了起來。頓時之間,全場嘩然,哥倫布轉身對大家說:“這不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嗎?然而,你們卻說這是不可能辦到的,當人們知道某件事情該怎麼做之後,也許誰都能做到了。”
哥倫布以廣博的學識、機敏的思維、簡明的實例,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模擬推理,並明確指出,在一件事情未獲得驗證前,它可能就是極度困難的。但是,隻要有人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件事情就變得再簡單不過了。
爭辯是生活的一部分,恰到好處的爭辯是一門藝術,在人的一生中爭辯是免不了的,當我們遇到爭論或挑釁時,應針對事物的本質,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有“心眼”會應變的人,都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在強敵麵前保持平靜,敢於交鋒,具有壓倒對手的氣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口才。
9.“吃虧”也是一種“手腕”
吃虧就是一個很好的辦事“手腕”。
不管是大虧,還是小虧,對搞好朋友關係有幫助,你要盡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皺眉。尤其是大虧,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沒有幾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吃虧“的演繹史。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這條路子。
王有齡是杭州的一介書生,想往上爬,又苦於沒有錢作敲門磚。胡雪岩與他也稍有往來。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隻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並非無門路,隻是手頭無錢,十謁朱門九不開。”胡雪岩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決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積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其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身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
王有齡是個講交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購物,胡雪岩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他與王有齡的關係也更加密切。
正是憑著這種“手腕”,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後來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惟一的“紅頂商人”。
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是一種比較高明和有遠見的辦事“手腕”。
當然,吃虧也必須講究方式和技巧。虧,不能亂吃,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孫權就是這樣,為了得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不僅賠了妹妹,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未免吃得太不值得。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意識到。
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籌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你珍視的東西。
吃虧,會讓你在朋友眼裏變得豁達、寬厚,讓你獲得更深的友情。這當然會使朋友更心甘情願地幫助你,為你辦事。
10.有時眼淚也是辦事的武器
人心都是肉長的,仁慈心、同情心是每個人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利用對方人性中善良的輝光可以照亮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坎坷遭遇的愁容和淒涼悲愴的眼淚,可以使對方的感情之水為之蕩漾,即便鐵石心腸,也會網開一麵,答應或者幫助你把事情辦成。
會演戲的人,能以“笑”掩蓋內心的局促,能以“哭”來打動對方的心思。人心都是肉長的,“眼淚”往往是辦事最有效的“手腕”。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動不動就用“哭”替自己解圍,似乎有些丟人現眼。劉備生平善哭,《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隻要對人痛哭一場就可扭轉局勢。老百姓調侃,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而能夠得到江山,應該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