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辦事要辦得恰到好處(1)(2 / 3)

一個兩袖清風的教師和一個腰纏萬貫的老板該如何相處呢?

李文的妻子是個下崗女工,兒子力力今年8歲,正上小學,花費頗大,隻靠李文一個月500多元的工資維持生活,日子確實有些艱難。而李文並不因此向張強開口借錢。一是,因為這是一筆小錢,在張強的眼裏算不得錢,不值得向張強開口;二是,這不是開一次口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月借了,下個月怎麼辦,以後又怎麼辦?難道不斷地借下去嗎?而且,李文的經濟情況也不是一時就會轉好的,如果借了錢何時才能還呢?

可不幸的是,力力出了車禍,手術的費用得4萬元左右。這時候,李文沒有選擇,隻好向張強借錢了。

從張強的角度來看,假如李文零零星星地從張強那裏借了些錢,當做生活費用掉了。當然,這筆錢對張強來說算不了什麼,他不會在乎,可朋友關係卻從此不再平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李文難以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張強,難免會產生不服、嫉妒、自卑的心理,想當年你我差不多,甚至你還不如我,憑什麼你現在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撈錢,我卻隻能靠跟你借錢來維持生活。本來應該有的感激之情也會蕩然無存,反而心懷惡意。

零星借來的錢被李文一家用掉了。本來沒有這筆錢也可以過得去,少吃幾次肉幾次魚也就罷了。張強的錢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多大影響,但一旦借了些錢,李文近期又難以償還,這對李文是一個心理上的負擔,主要是對李文的自尊心有影響,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李文在張強麵前慢慢就會失掉自尊,開始自卑,一個沒有自尊的人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張強借錢是好心幫助他,卻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如果李文因兒子的意外而向張強借錢,這筆錢對李文的意義非常重大,自然會因此對張強心存感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沒有馬高凳短的時候,人活在世上,總會需要別人的幫忙。一則是要明白,需要別人幫忙是難免的,但誰又能幫別人一輩子,誰又能一輩子都靠別人幫忙過活呢?一個辦事有“手腕”的人是不會事事都求朋友幫忙的。

要知道事物的發展在於內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隻能影響事物發展的過程,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

朋友其實就像“消防隊員”,隻有在你遇到緊急情況時你才可求助他們,而自己能辦到的還是要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隨時隨地的跟著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師,發現你有錯誤就能及時指出,有問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無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是在你有困難而他們能幫得上忙時,伸手拉你一把。

請記住,朋友是一種資源,應該在最需要的時候用。朋友是“消防隊員”,隻可用來“救急”不可“救窮”。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資源,何時應該請求朋友的幫助;二是指應如何幫助朋友,有求必應說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辦事有“手腕”的人應當明白,朋友是一筆資源,可以使用卻不宜透支。朋友之間交往最現實最常見的往往就是金錢問題。

救急不救窮,不隻限於金錢方麵,而是指幫朋友時,應該是給朋友一根拐杖,讓他自己站立起來,而不是一直扶著他。小時候,小孩學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牽著他們,而是在他們要摔倒時,趕緊上來扶一把,做朋友也應如此。

即使你們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把朋友資源都零零星星、瑣瑣碎碎地透支了,因為這樣會破壞你們之間的友情。

3.平時多幫人,辦事好求人

幫助人是一種緣分。人際間的緣分都是共有的,既沒有你我之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幫了你,你幫了他,他又幫了我。當有人需要你幫一把時,你能搭把手幫一把就是一種回報,就是一種社會共有的緣分。

一個人能力雖然不大,但隻要肯幫助別人,他將受到歡迎,他將辦起事來就順利得多。

有一種說法,叫生活不需要技巧,講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要懷著某種個人目的。因為一旦對方發現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對他再好,也隻能引起他對你的敵意,並拒絕和你繼續保持關係。

所以,要獲得真正成功的人際關係,就隻能用愛心去和別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你再去幫助他,他才會感到人間處處是美好。對別人的幫助,要落到具體的行動上,不要隻停留在口頭上。

幫助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隨便幫幫,一種可能是一幫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種幫助不能說它不是幫助,因為它也能給人帶來某種好處,但隨便幫幫的幫助不是真正的幫助,因為這種隨便的幫助在關鍵的時候,總是不管用。第二種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它能幫人徹底解決實際困難。我們時常用“兩肋插刀”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刻的情義。也就是說,隻有共患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生張熟李的人,人緣看起來挺不錯,新朋友一個接一個。但是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隻怕一個可依賴的朋友也沒有。梅幹也是一樣,別的食物都要新鮮,惟有梅幹卻是愈久愈甘醇。梅幹起初也是新鮮的果子,經過一番時日的醞釀,才製成後來的美味。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長時間的交往中,各種不同的思想見解,經由交流和衝突,而獲至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