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關係要善套近乎
某甲參加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也搞不清楚誰是誰。幾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幾天前見過麵,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麼特別目的,隻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經很熟了那樣。某甲不大高興,因為他對那個人沒有業務關係,而且也隻見了一次麵,他就這樣打電話來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麼好!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以這位某甲的“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某甲的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於什麼樣的動要,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係是名利場上的必然作為,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還是必須注意,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這個法則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還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則是漸進的,而且是長期的、對方不知不覺的。
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因為幾個原因:
第一,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
第二,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而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隻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麵了。“一回生,二回熟”的缺點還不隻上麵提的兩點。因為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好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不是善類,你不是自投羅網嗎?在社會上生存,的確需要有人同行,但同行夥伴的獲得必須花上一段時間,“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正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保持平靜的、持續的接觸,這樣子拓展出來的人際關係才是可以信賴的。
軟硬兼施達到目的
就交際謀略而言,應當說更多的是軟的,所謂有話好好說,遇事好商量,遇事讓人三分……等等,都是人們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態度和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時候軟的手段都靈驗,有的人就是欺軟怕硬,敬酒不吃吃罰酒,好話聽不進,惡話倒可讓他清醒。這樣,強硬的態度與手段就成為必要。到江州漁船上搶魚的李逵,全無道理,好話聽不進,硬是碰到浪裏白條張順,把他誘進水裏,水上的硬功夫,把一個鐵漢子黑旋風淹得死去活來,他才不敢冒失了,也才真正領教了逞強的苦頭。浪裏白條張順,也是軟的辦法用盡,才來硬的。並且用計把李逵引到水上,讓他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樣,張順才可以發揮自己的硬功夫。
就客觀情況而言,在人們的交際活動中,軟與硬的兩手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有所偏,自己便要吃虧。也就是一個人如果太軟,則易給人弱者的印象,覺得你好欺負,於是經常受到別人行為、言語、態度的戲弄與不恭。這種現象是普遍的,因為不可能指望人們修養都那麼好,公正無欺的待人,而恰恰相反的是,更多的人們總多少有點欺軟怕硬的毛病。因此交際中不可一味的軟。當然,與人交際,也不可太強,一味不轉彎的強硬。一個人太強硬,必然使人覺得他頭上長角,渾身長刺,別人對他態度是:“人狠不逢,酒釅了不喝。”換句話說就是,你太狠我不惹你,惹你不起還躲不起!這是一般時候的態度。到節骨眼上,別人忍無可忍,牆倒眾人推,如張順如眾多漁夫對付李逵規定,李逵的惡運就難逃了。那時的李逵在水裏淹得死去活來,要不是宋江來得及時,再拖延幾口氣的工夫,隻怕李逵就要被張順丟到江中喂魚了。
所以,為了生活平安,辦事順利,初入社會的人,或者過分軟弱,過分單純的人,務必要了解軟硬兩手的效用,心理上有點軟硬兩手交替著用的謀略與隨機應變。
軟硬謀略,隨機應變,甚至在情場上,對自己所鍾愛的人,也要表現得靈活、果斷、態度鮮明。而在男女雙方,男子又更須具備這種心理的自覺。
從軟硬兩種形態講,愛一個人,一往情深,這是軟的。愛上了,感情折磨著自己,要勇於向對方表達。要委婉含蓄的表達,還是直接明白的表達,隻是方式問題,但一定要敢表達這就是硬的一手。許多人想愛卻不敢表露,殊不知這就是窩囊。愛,大膽地告訴對方,勇敢地爭取,這正是男子漢的美德。表露之前,成敗要考慮、要三思,但切不可因此作繭自縛。盡心盡力,勇敢爭取了以後失敗,比無所作為,失之交臂而終生遺憾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