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曲徑通幽(1)(2 / 2)

凱墨爾即使在全麵勝利的興奮中,為了長遠利益,仍然牢記著這條重要的信條——讓別人保住麵子。古訓有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麵子,傷害別人的自尊心,抹殺別的感情,卻又自以為是。我們在他人麵前嗬斥別人——下屬或者孩子,找差錯,挑毛病,甚至進行粗暴的威脅,卻很少設身處地去為他們著想,考慮別人的自尊心。

羅賓森教授在《下決心的過程》中說過一段富有啟示性的話:“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他錯了,他就會惱火,更加固執己見。人,有時也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那反而會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想法。不是那法本身多麼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人人都有自尊心,不但大人物有,小人物也一樣,甚至更強烈。當一無所有時,自尊心便是需要固守的最後領地。沒有人願意別人漠視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有時,人們為了維護自尊,甚至會堅持錯誤,不可理喻。有一次,我花不低的價錢買了一件襯衫,回家試穿了一下,感覺很不舒服,大概是布料的原因。沒過幾天,一位朋友來看我,看見了我的衣服,大呼:“你上當了,這種料子穿到身上發板,發硬,特別是不舒服,送給我都不願穿,你還花那麼高的價錢買它。”

我吃虧了嗎?是的。可是,他的話雖然在理,我聽起來卻特別刺耳,似乎在貶低我的智力。我莫名其妙地開始為自己的麵子辯護了:“雖然有點硬,不過穿到身上挺有形的,我還是比較滿意……”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我。她稱讚我身上的襯衫很漂亮,還問我在哪裏買的,說也要買一件。這時,我反應就完全不一樣了:“說實話,這衣服挺貴的,而且穿在身上不舒服,有點板,有點硬,我正後悔不該買它呢!”這時,我甚至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來。可見,如果對方處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親,我們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如果把難以下咽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裏,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保全別人的麵子,是我們通向成功的一條寬廣之路。麵對別人的過失或窘境,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他會同意我們的觀點嗎?絕對不會!因為我們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同意我們觀點,還要進行反擊。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常常以一種“堅持真理”的姿態去灸燒別人的自尊心,就會使我們的生活處處碰壁,人生的旅途就很容易拐進死胡同。在人際交往中,平等對待別人,尊重別人,才是“真理”。除此之外,隻有衝突和調和,沒有真理。

本傑明·富蘭克可想而知自傳中提到:“我立下一條規矩,決不正麵對別人的意見,也不讓自己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上或語言上持過分肯定的意見。我決不用‘當然’、‘無疑’這類詞,而是用‘我想’、‘我假設’、‘我想象’。當有人向我陳述一件我所不以為然的事情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目前看來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見了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變得融洽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人接受,衝突也減少了。我最初這麼做時,確實感到困難,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使我提出的新法案能夠得到同胞的重視。盡管我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鈍,有時還會說錯話,但一般來說,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從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為了讓腳下的路更好走,我們應該讓別人保住麵子。

好事多磨,曲徑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