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毫無保留地贈送極便宜的東西,這樣無異於在幫別人破壞他們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的精神。因為有些人會貪婪地收下任何東西或所有東西,而內心卻時時刻刻都在憎惡贈送者。他們會本能地認為,贈送者是導致他們不如以前能照料自己的“罪魁禍首”,而另一方麵他們又覺得自己必須依靠贈送者,這會讓他們產生一種自卑感,由此對贈送者心生嫌惡和埋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但是如果一個人非要施與別人一點什麼的話,那最好給錢或一些其他類型的物品,而不要施與同情心。同情心實在是太珍貴了,不能隨便贈與別人,因為一個人要供養自己和一家老小,也是需要同情心的。不斷地施與別人同情心,會破壞我們自己的主要資產。這就好比一個人砍掉自己的胳膊,把它贈送給別的某個人。這樣做不僅削弱了他自己掙錢養家的能力,還不會給別人帶來任何好處。有些人同情心泛濫,看到那些處於悲傷之中或遭受痛苦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以及那些不會說話的小生靈,就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給他們。讓他們立刻停止泛濫的同情心,那是不可以的,但有節製地施與同情心卻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且不用減少為善行好的次數。一個人要保護一匹馬不受虐待,不一定非要為它哀傷號哭或感同身受。
這並不意味著要克製我們釋放出去的源源不斷的愛心和善意。恰恰相反,要促進一個人的健康和活力,奉獻愛心是特別必要的事情。但是,這個素養生來就無法觸及到渴望同情的那類人的心靈,因為他們無法感受到愛,人們往往認為情感就是愛,但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你的思想隻能觸及與你自己思想狀態類似的人,而且他們會理解、吸收,然後還會加上他們思想的力量回饋給你,賦予你更多的思想活力。還有一些人處於冷漠、狡詐、自私、卑鄙的心態之中,這會導致他們變得貪婪、吝嗇和平庸,而這種狀態就是他們抑製自己向別人付出愛心和善意的結果。他們如此害怕貧窮,以至於不管得到了什麼財富,都會像手拿老虎鉗一樣緊握不放。
如果你真的想要幫助那些依賴心很強的人(不摻雜任何愛的成分,以滿足自己的感情需求;也不是想獲得其他人的認可,從而給自己帶來好處),那就向這些貧窮而軟弱的頭腦灌輸更多自我尊重的意識吧;激發他們產生自力更生的願望;鼓勵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邁出開始的一步;教導他們依靠自己的雙腳立於社會之中。這樣你就塑造了一個人,培養了一個人,而不是在舍棄自己繼而損害自己,也不會讓接受者變得越來越無法獨立。
同情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我滿足、自我陶醉的愛;是一種“我能幫助那個人,我是個好人”的想法;是一種站在一定的距離,對自己的善行帶有讚賞意味地拍拍自己後背的孤芳自賞。你會認為我們有時候可能需要別人的同情,而如果我們給予別人同情,到時候我們也會得到別人的同情。這種想法是徹頭徹尾缺乏信仰、缺乏自信的表現,因此會刺激一個人布施同情,而不是想著幫助別人獨立自主。
激勵人們自主自立,而不是讓他們淪為窮光蛋,這對你自己、對他們都有好處。這種軟弱和缺乏自立,會讓一些母親(當然也包括一些父親)總是想著等自己到了晚年時,孩子會來照顧自己,給自己養老送終。而結果是孩子通常隻是看在昔日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喜愛和照顧的分上而容忍父母,否則就會毫不客氣地將父母逐出家門,而不會因為父母本身的為人而愛戴他們。
如果父母能夠獨立自主地生活,並教導自己的孩子也這樣生活,那麼到晚年時他們的吸引力就會比之前更強,錢也會來得更容易一些,而他們的孩子和朋友會因為他們內在的精神力量而愛戴他們。這是我們知道的能夠擁有的唯一一種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過著充實的生活,不應成為孩子和朋友的負擔,更不應淪為窮光蛋。你唯一需要的就是“信任”,信任你自己,信任自己有能力通過努力安安穩穩地生活下去。
有一種精神狀態或心態認識到,成功和獲得財富對有思想的人來說是有可能的。一些人認為要實現這些很有希望,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成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後一種人會努力地去追求成功,並最終獲得成功。一個人如果擁有的精神狀態與之相反,則會說“哪有這樣的好事,一定不是真的!”或“成功肯定不屬於我”。這無異於給物質方麵的發展設置了一道橫杠,這就好比在你麵前築起了一堵石牆,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為什麼要阻礙你自己獲得成功呢?為什麼不寧可去感受並了解你自己所具有的勢不可當的力量呢?為什麼不去運用你體內的力量呢?為什麼不去開發你潛在的能力呢?為什麼不去好好享受生活,並把它視為你的權利呢?除了你自己的想法外,沒有什麼能阻止你去做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