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個不一般法?”我豎起兩隻耳朵,生怕聽漏了任何一個詞兒。
他努力回憶了一下,便給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清河縣的故事。
慧心寺現在坐落的那座山曾經因為鼠災鬧得民不聊生,而且最讓人頭痛的還不光是鼠災,因為風水問題,古代貴人的陵寢大都喜歡埋葬在縣城的地洞老窖子下麵,當時清河縣還算不得縣城,頂多算是個集鎮,剛好地洞老窖離慧心山不遠,幾裏路程轉眼就到了,因此招惹了不少盜墓賊慕名前來,這一點隻要來過清河縣的人都知道。
就說是有一群盜墓賊,他們不是摸金校尉,不是卸嶺力士,連個名號都叫不上來的山間野盜,憑著自己經驗摸踩探點最後居然在地洞老窖之下發現了一個明代的大墓,說起來眾人還可能不信,這墓不是別的什麼墓,正是如今許多野史之中記載的明十三陵。
諸多傳言之中,明十三陵的來曆頗為神秘,那麼何為十三呢?據野史記載,從明朝初年到晚清末年期間,曾出現過的十三位皇帝,後因天下大亂,顛覆王朝之後屍首離奇失蹤,難以尋跡的陵寢便為十三,關於這十三位皇帝屍首消失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改革開放之後,科技經濟水平都有了提高,中央考古機構還為此特別成立了尋明十三的專家小組,可找遍了大江南北,直到現在也隻找到了十二個,唯獨最後一個也就是朱祐樘,明孝宗敬皇帝的泰陵一直沒有找到,這在當時可謂是轟動天下,更是讓眾人百思不得其解,正是因此,明十三陵也成了曆史之中一直未能解開的謎團。
也不知是天意還是怎麼,明明一直無法找全的第十三陵泰陵,居然鬼使神差的被幾個山間野盜給發現了。
說起盜墓,這又得稍微扯遠點,大多數對摸金校尉這一行業或許並不陌生,後有典故紀律尋龍秘術等法子,雖已失傳但流得至今也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但須知要成為摸金校尉不是那麼容易的,並不是所有的盜墓賊都有其門路來曆,真正有門路來曆的盜墓賊反而不敢輕易出手,而這些山間野盜大都是些山匪頭頭們組織起來的,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在那苦不堪言的年代裏混口飯吃,所以對他們這些人來講,隻要墓中有錢,管他什麼規矩不規矩,忌諱不忌諱,找到了就開挖,挖了就跑,就算你怨氣衝天,人家膽大妄為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這種盜墓賊經常幹的就是刨了別人祖墳,糟踐了風水佳穴不說還一連把別人祖宗一起給糟蹋了,當地的人提起這些毫無良知的盜墓賊就恨得牙癢癢,可他們都跑得賊溜,很少有人能當場抓住他們,所以地下的人除了咒罵他們不得好死之外,也隻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