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三清觀(2 / 2)

我們都聽出他心中的悲哀,一時默然,的確如他所說,現在還信三清道教之人可謂是少之又少,作為觀裏一個道士,此地就猶如他的家一般,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一天不如一天,任誰都會難過的。

薑麗和老張與他也算同道中人,出於不忍便安慰了幾句,我看這老道士待在此地的年頭少說也有二三十年了,對當地應該是極為了解才對,便問他這道觀當年是什麼樣子?

這不問還好,一問老道就有些激動,他兩眼放光,神色莊重起來,“這話說來可就長了,此觀乃是乾隆年間修建,據說在當時因傳道得當,而盛極一時,成為當地香火最盛的一個道觀,當時還不叫三清觀,具體的名字也追朔不到了, 後來乾隆王朝顛覆,抓了不少方士儒生,就連道士都不放過,而這道觀也是從那時便一天不如一天,幾百年過去,最後衰敗成這個樣子。”

我一時好奇,便追著問他既然發生了這麼大變故,那為何這道觀還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相傳三清觀在修建之前,這兒什麼都沒有,隻是一個小山坡頭,那山坡頭上有一個供奉了極久的土地廟,說是土地廟,其實也沒多大,不過是當地村民信風信水,找了幾塊青磚石瓦隨便搭建的,後來有一個遊曆天下的奇人,他路過此地,卻是一眼瞧出這小小廟宇之下的玄機,便出手點化了一番,從此之後,原本不起眼的土地廟,前來供奉香火的人是越來越多,最後有大戶商賈出錢集修,三清觀便由此而來。”

老道頓了一下,道:“說來也怪啊,自道觀建成之後,十裏八鄉便再也沒出現過任何水災旱澇等現象了,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常年旱災,幾乎連雨星子都見不到半點,農民們經常是顆粒無收,不少窮苦人家都紛紛逃荒,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貧瘠,那看著叫一個慘字。”

“雖然後來發生了不少變故,不過這道觀卻一直相安無事,老朽我是二十三歲剃度入觀,至今也有四十多年頭 了,光陰如梭啊。”他兀自感概著,我們卻聽的驚奇,想不到這破破爛爛的道觀居然還有這麼離奇的故事。

我見時間還早,待會兒到了時辰還要替張天師做引魂術,暫時無法離開,眼下閑也是閑著,不如聽老道好好給我們講講這道觀的來曆。

估計是老道一個人待得太久,有些寂寞了,此刻有人願意陪他嘮嗑說話,他也不管其他,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他告訴我們,發生在這道觀的怪事多著呢,從建成之後,幾百年下來,離奇怪異,無時不刻沒發生過,我讓他仔細說說,讓我們長長見識,老道想了想,說道:“人老了,記性不太好,多餘的事情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卻記得非常清楚,那就是發生在三十多年前事了,當時人們都稱之為栓龍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