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別說啦!這算啥,一邊長6隻眼睛的狗,我都見過呢!哈哈哈,把他的工錢抹掉!”

金泰來一口一個“聽說過”,把長工們的血汗錢都給吞了。這時,一個當奶媽的仆人站起來說:“老爺,我家姓趙,我家祖父說,他與你家曾祖父有八拜之交。論起來,你還得叫我姑奶奶呢。這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胡說!”金泰來眼睛一瞪,吼道:“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奶媽哈哈笑了起來,說:“老爺,既然你沒有聽說過,那就快拿二百兩銀子賞我吧。”

金泰來半晌才轉過彎來,眾人麵前,不好賴賬,隻好拿出二百兩亮光光的白銀給了奶媽。奶媽把銀子分給大夥兒,大家算了算,比原來的工錢還多好幾倍!

一個靠剝削過活的財主,從心底裏看不起勞動人民的,因此,一個長年侍候他的女仆怎麼會成為他的姑奶奶呢?

奶媽看穿了這一點,機智地將它作為進攻的基點。可以說,她已抓住了金泰來的弱處。但是,在當時金泰來不知羞恥克扣工錢的那種情況下,老財主是很有可能厚著臉皮“認”了的。於是,奶媽在陳述了那一段令金泰來自覺無地自容的關係後,沒有正麵問他:“你沒聽說過嗎?”這種問話方式,前麵長工、仆人們已用過幾次,很容易引起財主的警覺。奶媽巧妙地轉了一個彎:“你一定聽說過吧?”因為與眾不同,這樣的提問給金泰來的感覺是奶媽想與他套關係或是想栽他的麵子,瞬間的衝動,使他最終中計。很顯然,是巧妙的周旋幫助奶媽的進攻一舉而勝的。

有時,對手的破綻也需論辯者主動創造。

清朝的紀曉嵐,很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得到重用。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檢驗一下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釋?”

紀曉嵐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臣領旨!”

“你打算怎麼死法?”

“跳河。”

“好吧!”

“好吧。”

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麵前,乾隆道:“紀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

“此話怎講?”

“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裏向我走來,說:‘曉嵐,你此法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聖明,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不遲啊!”乾隆聽後,放聲大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雄辯之才,這下朕算是服了。”

紀曉嵐的辯才,全在於他有理、有利、有節地運用“旋爾再擊”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的情況下,點出他的無理之處,一舉折服了他。這裏,紀曉嵐賴以反攻的對手的破綻(令我去死是昏君之舉)及其反攻時機,均由紀氏一手創造。因為很顯然,乾隆是根據紀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之論叫他去死的,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臨陣進退皆無道理。隻有周旋,然後創造契機方能反敗為勝。

辯論實踐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有備而主動,己方無備而被動,此刻,進則受挫,退則必潰,進退維穀,腹背受敵,隻有巧妙地周旋,才能擺脫困境。

辯論周旋,一是陣容上的周旋,避開對方的咄咄逼人的主鋒麵,在周旋中將我之優勢調動於正麵,直逼對方弱點;二是時機上的周旋,一旦時機有利則變守為攻;三是力量上的周旋,在周旋中調整思路、論據、素材,變無備為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