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的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生活在北宋中期,此時,宋朝建立已近百年,然而文風卻還是沿襲五代那種刻意追求駢文的傳統,文章汙濁不振,讀書人守著陳舊粗劣的成規,理論卑下,氣格軟弱。當時的蘇舜元、蘇舜欽、柳開、穆修一班人,都想要以創作來振興文風,但是財力不足,未能實現其意願。歐陽修對當時的文風也很不滿意,立誌要改變這種狀況。
歐陽修寄居隨州時,曾在書筐中得到唐朝韓愈的遺稿,讀完以後心中非常欽慕,於是他苦心探求其中的玄密奧妙,以至忘記了睡覺和吃飯,一心要快馬加鞭追上韓愈,與他並駕齊驅。
歐陽修考取進士後,認識了當時的大文學家尹洙,他們一起交遊,寫作古文,議論人世間的事情,彼此還輪番作老師和朋友。而尹洙又與當時著名的詩人梅堯臣相識,歐陽修經尹洙介紹也與他交遊,一同做詩唱和。從此歐陽修在學業上進步很快,於是以文章超群而聞名天下。後來歐陽修入朝為官,任館閣校勘。以後又參加編修《唐書》,又自著《新五代史》,因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一次朝廷派他出使契丹,契丹國王派四個貴臣陪他飲宴,並解釋說:“這不是例行規矩,而是因為你的名聲大才這樣招待的。”
嘉鄚二年,歐陽修奉命主持當年的科舉考試。當時,讀書人喜歡做險怪奇澀的文章,稱作“太學體”,歐陽修對這種文體堅決予以排斥抵製,對於寫這樣文章的人,一律不予錄取。考試錄取完畢,一些輕薄的考生,都等候在門外,歐陽修一出門,他們就群聚在歐陽修的馬前大吵大鬧,巡街的兵士也製止不住,歐陽修卻絲毫不在意,直等他們離開才回家。從此以後,科舉考試的風氣有所改變。
歐陽修一方麵反對晚唐以來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麵又積極提倡繼承韓愈的道統和文統,以至在後來形成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古文運動,開一代新的文風。歐陽修也因此一舉成為當時文壇的領袖人物。
修身點撥
歐陽修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文學上的貢獻對後人的影響可以說十分深遠,但在當時,為了改變前朝那種不適合時世的拙劣文風,歐陽修所做的努力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在考取了進士並參與政治以後,歐陽修遭受了來自各方麵的巨大挑戰和破壞,但是為了實現自己改變文風的誌向,歐陽修從來沒有退縮過,最後終於開辟了一代新的文風,成為當時文壇的風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