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蜀地岷江一帶每到汛期洪水泛濫,百姓的房屋、田地都被洪水淹沒,人們生命和財產受到了極大的損失,人民苦不堪言。這更引起了朝廷的關注,秦昭王每到這個時節就會因為岷江一帶的洪災而頭疼。於是,秦昭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量治理岷江的對策,大臣們誰都知道這是一件艱巨的任務,自古以來,岷江就是洪水多發的地區,要治理好這個地方談何容易?當秦昭王問起誰願意擔當治理岷江的任務時,大臣們都低下了頭,默不作聲,隻有李冰一人挺身而出,願意前往蜀都治理岷江。秦昭王非常高興,賞賜給他重金,並封他為蜀都太守。
李冰一到蜀地,百姓們非常高興,多年來不斷忍受洪水襲擊的百姓,真的害怕極了,他們迫切希望朝廷能夠派人來治理岷江。現在李冰來了,他們對李冰給予了厚望。可是當地的財主們卻對此並不滿意,他們害怕岷江治理好了,百姓就可以豐衣足食,那時候他們囤積的糧食就不能高價賣給百姓了,因而他們想方設法阻止李冰治理岷江,但是最終都被李冰識破,李冰堅定治理岷江的決心,任何困難和外力都無法阻止他。
蜀郡前任太守一心治理岷江,修築堤壩幾十年,但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這次聽說李冰是朝廷派來專門治理岷江的,所以對他的到來表示非常歡迎,還專門設宴招待李冰。李冰到任後,並不急於行動,隻是每天尋訪百姓,查看岷江四周的地形,老百姓開始對他還很熱情,可是漸漸地看李冰並不行動,就對他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徒有虛名,並不幹實事。此時那些黑心的財主們就伺機造謠,說李冰根本就不是來治理岷江的,他來蜀地,純粹是為了博得大王的歡心,好加官晉爵。百姓們聽了這些話,開始對李冰產生反感的情緒,到處都在議論李冰的不是。李冰的二兒子看到父親受到如此的侮辱,就督促父親早點拿出治水的方案,以免百姓們誤解。可是李冰卻滿不在乎地說:“治理岷江是件大事,不可操之過急。前幾任太守都曾經治理過岷江,但是他們築的堤壩屢修屢跨,勞民傷財,既然要治理,就該把它徹底治理好。”
兒子明白了父親的心思,於是一心幫助父親考察地形,製訂方案。自上任以來,李冰認真考察了岷江的地形,總結了前幾任太守修築堤壩的經驗和教訓,力圖找到一個科學合理的方案徹底治理好岷江。在尋訪和勘查的過程中,李冰漸漸明白,要徹底地治理岷江洪水,光靠築高堤是行不通的,必須采取疏通的辦法。但是,如何疏通卻是個難題。一天,李冰和兒子在河旁一邊散步一邊商量疏通的對策,正在苦惱之際,李冰突然看見一頭水牛懶洋洋的伏在水裏,脊背露在外邊,水流從兩側流過。他一拍腦袋,頓時茅塞頓開,想出了疏通的方案。
於是,李冰立刻命人在江心修築一個人工的島嶼,島尾像一個梭子,取名為“飛沙堰”,既能排洪又能灌溉。老太守對李冰的做法並不理解,怒氣衝衝的上門質問李冰,李冰好言解釋,老太守卻置若罔聞。財主們看到“飛沙堰”更加惶恐起來,因為這個工程一旦完工,防禦洪水不說,老百姓的灌溉也不成問題了,這樣,他們的糧食隻能爛在糧倉裏了。正在焦慮之際,他們聽說老太守對李冰不滿,於是想出了一個對付李冰的辦法。他們籌集了一筆數目不大的銀子送給老太守,說是捐做治理岷江之用。老太守甚為欣慰,感激的不得了。財主們趁機蠱惑,說李冰治理岷江的方案乃是沽名釣譽、勞民傷財,完全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老太守聽了怒不可遏。李冰這個時候剛好來拜見老太守,老太守正在氣頭上,大罵了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