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是我在法國收購的,從一個侵華的老鬼子後代那用十萬英鎊收來的,想想就憋氣,搶了我們的東西現在我們還要花錢買回來。”
“不說了,這總算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珍寶,能收回一件是一件吧。這幅長卷是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砥柱銘》手卷。”大爺爺緩緩的在長條案上展開手卷,
“黃庭堅《砥柱銘》手卷,是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這幅手卷長達11米,畫心長8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直至清代民國藏家的大量題跋和鈐印。是我從一個rb人手裏收來的,當時我用了80萬英鎊收的。”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欣賞著這兩幅國寶,看完後小心翼翼的收好了這兩幅字畫。大爺爺又把金匣擺在了條案上,慢慢的打開。
“這是我所收藏的所有藏品中最神奇的,是抗日戰爭剛結束一個土王拿著它跟我交換了一批美軍援助的軍事物資,你好好看看。”弗裏德曼上前往金匣裏一看,是一個大約5寸直徑12寸高的經桶,看外表應該是佛經,小心翼翼的從金匣裏拿出來,慢慢展開才發現竟然整篇經文都是用金箔細心打造的。
佛教有七寶之說,七寶即七種珍寶,又稱七珍,指世間七種珍貴之寶玉。不同的經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玄奘譯《稱讚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祗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濕摩揭拉婆。《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真珠、玫瑰。雖然不同經典對七寶的解釋不盡相同,但對於金而言是沒有任何爭議的,當屬七寶之首。
佛教把金作為七寶之首,絕對不是因為貴重、是重金屬、是富貴、權力的象征,而是因為代表了修行的境界狀態和過程,這種表法內容非常深厚。當我們看到金碧輝煌的寺院,看到金裝著身的佛菩薩聖像,不是讓你看這些金用了多少錢,而是要告訴我們:要學會提煉自己,擺脫礦石的粗獷形態,回歸到精純的本質中,如金那樣的淨潔,如金那樣的忍辱,如金那樣的隨順,如金那樣的不爭。
整卷佛經首部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物圖,隻見圖中男者盤腿而坐,右腿彎度較大,左腿曲於右腿之內,彎度較小,女者麵向男者,尾部則是24幅行功圖,上麵的人體都描繪了不同的線路。曆經漫長的年歲,經書保持華麗的色彩,全然沒有被氧化、被損壞的痕跡。
“大爺爺,前麵這幅圖案應該是密宗的法身造像,經文是梵文,不知道是什麼內容。”大爺爺細心的給他講解這卷佛經,
“法身造像是隻有密宗寺廟中才有供奉的是屬於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愛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表示法與智慧雙成,相合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無窮。
“這是密宗的雙修功法行功秘傳,雙修看似神秘,其實是一種意誌的磨煉,道家裏也是這種傳承。道家雙修派是內丹功法類別,性指的是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體、生命、能量、命運、物質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達到至高完美境界,黃老列莊、遠遊、參同契、悟真篇等書都有關於性命雙修的論述,人的生命實際上是兩個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雙重融合,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即殘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兩大要素。”
“修煉功法要有一定條件,要紮紮實實地按章法修煉脈氣,一是男女雙方不追求普通人要追求的性感;二是男女雙方功力要相當;三是男女雙方不能與多人亂修,要保氣的純度;四是必須上師口授咒語進行雙修。其功法以內因為主,借助外力,修直中脈。可以說雙修是集氣功、道家房中術、儒家的“慎獨”於一體。在男女雙修過程中,主要產生特別強烈而持久的性感,此時不排精卵,而將精卵化成氣和神,並以精氣神在轉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特別而持久的性感去調動男女雙方全身陰陽之氣,這陰陽二氣合力可修直中脈。”
“後麵這24幅手法圖是為了讓轉世靈童快速掌握明妃的速成法門,隻記錄了用法沒講原理,等靈童慢慢長大佛法大進自然而然的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要想弄明白的話可以結合道家的內丹雙修法,這樣反而比研究佛經更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