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切換角度,快樂與成就就在手邊(2 / 2)

話音剛落,小和尚眼前就一片漆黑,天空啊,浮雲啊都不見了,隻聽見老和尚在耳邊說:“你現在看見天空了嗎?”原來,老和尚沒有去遮住天空,而是遮住了小和尚的眼睛。小和尚這才明白,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挫折、小痛苦、小煩惱也像這隻手掌,看上去雖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總是拉近來看,放在眼前,擱在心頭,就會像這隻手掌一樣,遮住人生的整個晴空,生活變得枯燥無味,毫無光亮。

小和尚想明白了,向老和尚鞠了一躬,蹦蹦跳跳地回寺廟去了。

老和尚真的是會變魔術嗎?在我們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是那位師父,我們會想到除了遮住天空這種方法,還有一種遮住看見天空的眼睛這種方法嗎?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隻有一條線路或者一個方法可以解決的,有的時候逆向地思考,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國家,它經濟發達,位居全球榜首;它思想開放,倡導自由意識。

這個國家,有一家專門生產飲料的企業。這個企業一邊賣著飲料,一邊做著研究,研究著怎樣才能賣出更多的飲料。賣飲料的利潤一大部分用於學術,研究道瓊斯指數、股市發展狀況以及飲料行業發展速度,一大部分還用於實驗室研究營養配比、研究原料比例、研究顏色怎麼搭配好看、研究飲料瓶子的包裝、研究飲料瓶蓋是方的還是圓的比較合適……可以說,這個企業斥巨資打造了專業的研究團隊來分析產品和市場的關係,但是隨著市場發展的日新月異,這家企業還是感覺力不從心,沒有辦法,隻能再找更專業的人士進行分析。於是,他們挖門盜洞地找到了某知名大學人類學教授。沒想到,這位知名教授到了飲料公司之後,沒有直接投入到研究中去,反而拎著各種購物袋開始大街小巷的撿垃圾。同事們看到這位教授的所作所為,不禁目瞪口呆:這到底是教授還是行為藝術大師啊?

轉眼一年就過去了,當大家都已經淡忘了這個撿垃圾的大師的時候,他提著大包小包又回來了。包裏毫無懸念的裝的是滿滿的垃圾,不同的是,教授把垃圾按照原產品的分類、名稱、重量、數量、包裝進行了分類,並一一介紹給不知不覺放下了捏鼻子的手的老板們。老板們的耳朵裏聽到了這樣一種新鮮的概念,“垃圾是不會說謊的,被丟棄的垃圾絕對沒有弄虛作假的必要。所以,查看人們所丟棄的垃圾,是一種非常客觀、有效的研究方法。”

教授通過對本市居民丟棄的垃圾進行了研究,反推當地的食品消費情況:哪個階層的人群消費的飲料比較多,哪種口味的飲料最受歡迎,哪種品類的飲料符合不同社會層次的人的需求……老板們越聽越感興趣,越聽眼睛就越發光,好像麵前看到的不是垃圾,而是閃閃發亮的小金山,恨不得衝上去抱著親兩口,再親這個教授兩口。通過對這些垃圾

的分析,公司了解到了人們消費各種食物的情況,針對不同人群和消費走勢製訂營銷方案,生產並銷售禮品。因為這個公司的產品符合市場定位和需求,利潤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這個公司。

故事裏的教育禪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知道,垃圾不一定是沒用的東西,它有時可以變成巨大的財富。當正麵的分析走不通的時候,換一個角度,反過來思考,也許就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做出別人做不到的成績。當我們偶爾遇到瓶頸,事情的發展找不到方向的時候,何不換一個角度,找尋最合適的途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