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者,應掌握好授權的藝術。授權,是指領導者根據工作的需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一部分工作、權力和責任委任給下屬去行使,使下屬在一定製約機製下放手工作的一種領導方法和藝術。作為領導者應該懂得,適當地授權對於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從具體瑣碎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想大事幹大事,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發揮下屬的專長,建立團隊精神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選準對象,視能授權。孔明伐北,街亭失守,過不在馬謖,而在於孔明棄魏延而用馬謖為先鋒,是授權者選擇對象不當所致。所以,在選擇授權對象時一定要謹慎。應根據其能力大小和個性特征適當授權。對於能力相對較強的人,宜多授一些權力,這樣既可將事辦好,又能培養鍛煉人;對於能力相對較弱的人,不宜一下子授予重權,以免出現大的失誤。有德無才難擔重任,有才無德貽誤事業,兩者不可偏廢。
2.授以全權,權責一體。古人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源自《孫子兵法·九變篇》。“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這是因為隻有親臨一線的人才能掌握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做出相應的決策。所以,授權必須授以全權,必須保證被授權者的權力與責任相一致,即有多大的權力就擔負多大的責任,也隻有這樣,授權者檢查、督促才有標準,才不至於左手授權,右手掣肘。
3.授之以權,監督並行。劉備臨終授給了李嚴主管軍事的權力,但孔明對李嚴總是懷疑,擔心讓一個降將率大軍在重鎮會出變故,於是“事必躬親”,非但李嚴的才智未能得到發揮,兩人的關係也由此產生了裂痕。懷疑總是容易讓被懷疑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曆史上原本忠心耿耿的人因被懷疑而起謀反之心的大有人在。在我們今天的日常工作中,一個人原本幹勁十足,因為被懷疑而一下子就泄了氣,導致工作受挫、事業受損的教訓也是屢見不鮮的。因此,對被授權者要靠事前確定的、公開的、一視同仁的製度去監督。
4.授之有據,一授到底。這樣做既可有效地限製被授權者做超越權限的事,又可避免被授權者將其處理範圍內的事上交,凡事以請示為由,推卸責任;既可借此為證,以免出現其他部門和個人“不買賬”的現象,又可防止授權者將已授之權置於腦後,仍然放不開手。聰明的領導者往往會以手諭、備忘錄、授權書、委托書等書麵形式授權。
所以,授權要一授到底,不要稍有偏差就將權力收回。否則,一是容易使被授權者產生授權者不放心的感覺,覺得自己並不受信任,反而影響正常的工作情緒;二是這樣做的結果客觀上等於授權者向其他人宣布了自己在授權上有嚴重失誤,或者是立場不堅定;三是一旦收回權力後自己負責處理此事的效果也許更差,產生的副作用也會更大。
合理運用授權藝術,還要謹防步入誤區。
其一,要謹防“棄權”,授權絕非“棄權”,不能為圖輕鬆、圖享樂而放棄重大決策權、檢查監督權、協調獎懲權。其二,要謹防“越權”,要防止某些被授權者超越所授權限先斬後奏或斬而不奏,甚至設好圈子迫使授權者就範。其三,要謹防“授權回流”,不要在授權給部下後,又不自覺地攬回部下職權內的事務,反讓部下牽著鼻子走。
(六)阿基勃特思維:有擔當,才有收獲
人除了有權利之外,還有義務,大大小小的義務,其實就是我們背負的責任。責任感的培養,是為人處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是沒有責任感,那麼無論是在做人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會沒有讓我們沉穩下來專心做事的前提,沒有實幹的動力,就沒有取得成功的可能。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每一個人都應擔當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也隻有那些能擔當起責任的人,他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他的生命才會光彩奪目。
2008年,當四川地動山搖時,譚千秋用他天使之翼般的雙臂為他的學生撐起了生命的空間——為學生獻出自己的生命並不是教師的義務,但愛學生卻是為人師的責任。當分裂分子撲向奧運火炬時,殘疾姑娘金晶用殘缺的身體保護了火炬熊熊燃燒的火焰——傳遞火炬是她的任務,保護火炬更是她的職責。由此可見,所謂責任,其實就是一種擔當。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負責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們做自己的主宰,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他們把握自己的行為,無論大事小事都認真負責。換句話說,一個成熟的人必定養成了承擔責任的習慣。
如果是職場中的員工,不要總抱怨老板沒有給你機會,不妨想一想,你是否能夠在老板交給你任務時,漂亮地完成任務並且沒有那麼多的廢話?你是否平時就給老板留下了一個能夠承擔責任勇於負責的印象?如果沒有,你就別抱怨機會不來敲你的門。當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騷、少一些理由,多一分認真、多一分責任、多一分主動的時候,機會自然會來敲你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