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王安石去世以後,大宋王朝的沒落也就成了顯而易見的事情。
並不是所有的先知者和穿越者,都是高尚並且全能的,首相王安石的一生足夠輝煌,這位不是臣子的臣子做到令千古帝皇也要讚歎不如的功績,但是他卻隻能盡可能的去更改他有能力去革新的東西,而對那些棘手的或者說當時依靠他自己的力量無法撬動的製度,他都選擇了妥協。
所以大宋王朝就這樣成了列強之一,在享受了短暫的世界第一這個名號的榮光之後,不得不接受下一個列強並列存在的苦澀局麵——而那些列強們,無一當年不是虔誠的徒弟,拜在大宋這個老師的麵前,苦學下一身本領之後,才離開自立門戶。
雖然為了發展科技,大宋主導者第一次世界大戰。
隨後125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其說是世界大戰,不如說是世界和大宋王朝之間的一場獨立戰爭。
大宋王朝當時執政的皇帝一怒之下對全世界宣戰,兵進朝鮮半島,登陸大呂宋。不過因為資源枯竭,兵力分散,最終戰敗求和。
但是因為大宋軍隊在戰場上屹立不敗,大宋王朝也遠沒有到崩潰的地步,所以世界聯軍也沒有提出過分要求的打算。最終各國在上海簽訂《上海和約》,大宋王朝對大呂宋和東南亞以及印度的影響力受到了影響。
也正是因為那一場戰爭的失敗,大宋帝國的官僚集團趁機崛起,皇室力量也感覺到了自身的危機。所以對外征伐縱橫闔閭的主旋律,不知不覺間演變成了如今的君臣之間互相扯皮的內鬥,整個帝國也越發的腐朽起來。
如今,新近崛起的民主燈塔,老牌歐洲大國普魯士(原條頓騎士團國),底蘊雄厚的法蘭西,海上霸主英吉利,以及剛剛立國的斯拉夫公國,都在虎視眈眈的謀求著全世界的霸權,爭奪未來能源的主角——石油。
可是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人類逐漸開始用體積更小的內燃機,來代替巨大的蒸汽機,走上了更快發展的道路。可是大宋王朝之內,卻沒有太大的油田來支撐它發展石油工業,以至於甚至略微落後在了世界其他強國後麵。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由外部的條件決定的,就比如說大宋王朝缺少銅礦,缺少石油。這些礦藏都製約了整個工業的發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大宋王朝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
就這樣結束了半個世紀的戰爭又回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斯拉夫帝國引起,早在戰爭前夕,兩國就簽訂了《露宋互不侵犯條約》,而大宋也樂著蹲在後麵販賣物資。
直到法國即將戰敗的時候,大宋聯合燈塔國參戰,科技強悍人數眾多的大宋國,立刻成為大戰的中流砥柱,把隻有德意兩國的法西斯打得潰不成軍,迫使二戰在十五年內就結束了(據不完全統計,不算局部戰爭,一戰持續了二十六年零四個月)。
隨著斯拉夫帝國的解體,世界局勢再度改變,戰後世界以大宋帝國、民主燈塔國兩國,大宋和民主燈塔國各據一方形成了兩極分化。
由於大宋帝國已經沒有了爭霸之心,在戰後拉扯著眾多小弟在中間調停國際事務,以阻止三戰的爆發,還時不時與燈塔國暗中進行著較量。
由於天朝一如既往地強悍,所以日本毫無反叛的心思,二戰期間也是指哪打哪,妥妥地一條忠誠無比的小馬仔,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