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界領袖和社會名流很重視自己有無幽默才能,他們認為幽默是智慧、才能、學識和教養的象征,是自我表現、取悅於民的極好手法。為了總統競選、當眾論辯、演講致詞,社會交往等活動,必須要充分顯示自己的幽默感。一句得體的俏皮話,立刻就會讓你和聽眾之間的距離縮短,獲得好感;幾句對付難題的機智問答,不但會使自己一下子擺脫困境,還會體現美好的自我形象,獲得人們的同情和讚美。所以,在許多國家不僅總統有幽默顧問,而且社會各界還創辦各種新奇的報刊、活動和組織,如幽默雜誌、幽默協會、幽默俱樂部、笑話公司、設有開心護士的幽默診所等等,人們借此消除疲倦,增進健康,鬆弛繃緊的心弦,開展社會交往活動。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社會轉型,有趣有益的各種幽默活動大受歡迎,幽默書籍也正暢銷,喜劇小品令人喜聞樂見。有的城市曾舉辦笑話大獎賽,有的地區出現了“笑林公司”……笑吧,讓我們都幽默一些吧。沒有幽默和歡笑,世界將不可想象,生活也將變得平淡乏味。
我幽默,故我快樂
幽默要用超然的態度對待社會,對待人生,它能夠平息人生風波,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並使我們達到人生的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挑著不同的人生重擔,走著不同的人生道路,同時,我們的人生觀指導著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人生,看待我們身上的重擔,看待我們所認識、所遭遇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並看清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要從中尋找出一個正確的、固定的模式,那便是以微笑麵對困難重重的人生,以超然的態度對待人和事,榮辱不驚,貧富不移。
在生活中人們遇到的困難很多,常常在窘境中掙紮,常常為頻繁的失意蹉跎,有時也會因打擊而垮掉,從實際情況來說,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挽救自己,隻有我們的勇氣、信心和智慧,才是可靠的根本性力量。
為了能與別人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使雙方的關係更加融洽,使溝通的氣氛更加活躍,有些人往往會以自己的缺陷自我嘲笑自己,博得大家一笑,既活躍了氣氛,又加深了關係,往往很多矛盾,很多難辦的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笑自己的長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太漂亮的事情,會使你變得較有人性。如果你碰巧長得英俊或美麗,那就要感謝上帝的賞賜。同時也不妨讓人輕鬆一下,試著找找自己的缺點。
如果你的特點、能力或成就可能引起他人的妒忌或畏懼,那就要設法去改變這些不好的看法。例如你說一句妙語:
“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以取笑自己來和他人一起笑,這會幫助他人喜歡你,尊敬你,甚至欽佩你。因為你的幽默向人證明了你具有善良大方的品質。
一位外國朋友不知道中國人的“哪裏!哪裏!”是自謙詞。一次他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時,很有禮貌地讚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說了聲:“哪裏!哪裏!”不料,這位朋友卻嚇了一大跳!想不到籠統地讚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需舉例說明,於是便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頭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結果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幽默要有超然一切的態度,惟有心靈空靈,精神不被外物和欲望所累的人,才能真正幽默起來,才能真正快樂起來。
幽默是智慧的產物
一位哲人說過:幽默是我們最親愛的夥伴。我們的生活需要幽默,我們的人生需要幽默,一個健全的社會更不能沒有幽默。沒有了幽默,生活將會變得單調而缺乏色彩,歲月將會變得枯寂、幹涸。幽默給予我們的是源源不斷的甘泉,它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潤飾著我們的生活。它使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境中看到希望,它是寒冬裏的一盆爐火,它是窘迫時的一個笑容……幽默美妙而又神奇。
幽默感是一種能力,一種與人溝通的能力。
幽默是一種藝術,一種運用幽默感來增進你與他人關係的藝術。
幽默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使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幽默可以幫助你減輕人生的各種壓力,擺脫困境。
幽默也能幫助你戰勝煩惱,振奮精神,轉敗為勝。
當你把你的幽默作為禮物贈與他人時,你會得到相應的甚至更多的回報。
希臘哲人亞裏士多德關於幽默的見解很值得我們品味。他說:“幽默絕不輕易消滅自己的對象,而是力圖消滅它的缺點,使其日臻完善。幽默的對象是指那些本質美好,卻又並不完美的事物。當一種社會現象的總趨勢是積極的、進步的,但又存有某些缺點或陳腐的東西時,我們便采用這種略帶嘲諷的口吻,幽默地肯定事物的本質,肯定其基本與主要的方麵,清除那些陳腐的東西以及偶爾沾染的惡習,使其有益於社會價值的東西充分地顯示出來。”
幽默是智慧的產物,如果把幽默比擬成一個美女,她應該是內涵豐富、豔若桃花、氣質如蘭的,她應當能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幽默比滑稽更有氣質,也更加耐人尋味。幽默之美表現在三個方麵:
幽默之美,首先在於一種喜劇精神。我們說幽默具有喜劇精神,並不是說要將幽默看成一種喜劇。幽默本身是獨立的,它自成體係。幽默中的喜劇精神是就它和喜劇一樣能使人愉快這一點而言。喜劇未必是幽默的,如:
卓別林的第一個喜劇的場景是這樣的:他走進了休息室絆倒在一位老太太的腳上。他轉身向她抬了抬他的帽子,表示道歉;接著,剛扭過身,又絆倒在一個痰盂上,於是又轉過身去向痰盂抬了抬他的帽子。
從喜劇精神方麵來說,與上述略帶鬧劇色彩和滑稽習氣的喜劇相比,幽默應該用感官觸角引起人們的想象,從而使人產生生理和心理上合二為一的美感。
幽默之美,其次在一種意境。表達者通過自己的精心安排,誘導欣賞者經過前因後果的推理、聯想,最終產生一種心理愉悅。下麵這則幽默很能表現意境之美:
有人問前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瓊·瓦特:“你願意寫什麼樣的墓誌銘?”瓊·瓦特笑著回答:“你愛數多少下就數多少下吧!反正我這次是起不來了。”
體育競技是人類挑戰生理極限的運動,利用它為素材來製造幽默,能給人以美的聯想。
幽默之美又是含蓄之美。林雨堂說:“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拿喝茶來說。在最好的茶的品類裏,無論是西湖龍井,還是鐵觀音、碧螺春,都是剛喝的時候好像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好味道,靜默幾分鍾後才品味出茶中“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若有人因為鐵觀音的味道不太強烈,先加牛奶再加白糖,那隻能說他不會喝鐵觀音。幽默也是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默而愈俗。幽默雖然不必都是雋永典雅,然而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自然是雋永的比顯露的更好。幽默固然可以使人雋然而笑,失聲哈哈大笑,甚至於“噴飯”“捧腹”而笑,而最值得欣賞的幽默,卻是能夠使人嘴角輕輕上揚的微笑。
幽默,愉悅我們的身心
幽默的思維最首要的一點就是突破常規,把不相幹的幾件事物硬拉到一起,製造出很強的反差,使人忍俊不禁,不笑都不行。
古往今來,類似這樣突破常規的聯想比比皆是,比如東施效顰、南轅北轍、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畫蛇添足、掩耳盜鈴、揠苗助長、刻舟求劍、守株待兔、邯鄲學步之類的寓言故事,早已為我們所熟悉,不僅引發了我們由衷的歡笑,而且還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為什麼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原因很簡單,就在於它們的思維突破常規,違背了生活的常理,製造了強烈的反差。
大量的幽默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如果我們拘泥於現實,不會、不敢做突破常規的大膽的聯想。那麼我們說出的話必定是沉悶的、乏味的,隻是對眼前事物的客觀描述。隻有讓自己的思維突破常規、別出心裁,才能出人意料地把互不關聯的事物並列在一起,在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中讓人笑出聲來。
(1)把不同的事物巧妙地拿來對比
事物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有些事物之間的差異會小一些,有些事物之間的差異會大一些,尤其是那些缺乏必然聯係、不具備相同特征的事物之間的差異就更加顯著。如果我們能把具有顯著差異的事物拿來進行對比,幽默的效果就會非常強烈。
幽默的思維正是看準了這一特性,故意進行一些令我們難以想象的對比,把巧妙聯想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張三和李四去看球賽,張三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問李四:“足球和水球都要守球門,你說哪個球門更難守些?”
李四微微一笑,回答說:“依我看,哪種球門沒有後門哪種球門更難守。”
守球門和走後門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李四巧妙地把它們硬拉到了一起,進行了對比,並得出了結論,令我們不由得笑出來,同時又有力地抨擊了走後門之類的不正之風,給人敲響了警鍾。
這就是典型的幽默思維,看似答非所問,實則有力地突破了眼前的現實,把話題引到毫不相幹的地方,從而製造幽默的效果。
(2)多側麵、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站在一個固定的立場上,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看到的,別人也能看到;我們要說的話,別人也已經想到了,幽默就無從談起。
要想使自己的思維突破常規,達到幽默所要求的高度,我們就必須做到從多個側麵、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隻有這樣,我們的思路才會開闊,思維才會活躍,才能把眼前的事物換個角度、換個立場來講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幽默才有產生的可能。
有一個鄉下人進了城,遇到了一個妄自尊大的城裏人。城裏人就想把鄉下人奚落一番,於是就故意問道:“老鄉,請問你有幾個令尊?”
鄉下人明知對方在戲弄自己,卻故意反問:“令尊是什麼?”
城裏人得意了,這個鄉下人果然好糊弄,於是就想進一步戲弄他,說:“令尊就是兒子的意思啊。”
鄉下人毫不遲疑地接上他的話說:“噢,我明白了,那麼請問您有幾個令尊?”
城裏人沒想到鄉下人竟問出這樣的話來,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回答。鄉下人見狀,故意做出關心的樣子,安慰他說:“原來您竟沒有兒子。我倒是有兩個兒子,可以把其中的一個過繼給您當令尊,您意下如何?”
城裏人窘得麵紅耳赤,隻好狼狽地溜走了。
鄉下人在城裏人的挑釁麵前,沒有惱羞成怒,沒有畏縮退避,而是開動腦筋,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了反擊的辦法,用幽默的語言使城裏人知難而退,有力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3)采取荒謬的邏輯
按照我們日常生活的正常邏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鮮花就是鮮花,臭蟲就是臭蟲。但幽默偏偏要否定眼前這鐵一般的事實,故意采取荒謬的邏輯。
在幽默者看來,一可能不是一,二可能不是二,鮮花可能變成了臭蟲,臭蟲可能變成了鮮花,令人啼笑皆非,但卻具有很強的幽默效果。
幽默大師們把荒謬邏輯有意運用到了自己的幽默中,把不可能的事實當作真實的事情來述說,讓人驚異於他們不同凡響的聯想,引起了我們的歡笑。
馬克·吐溫曾經向人描述過一件充滿荒誕色彩的事情。據說他有一個孿生兄弟,和他長得完全一樣,他們身邊的人包括他們的父母都無法把他們分辨清楚。可惜的是,在一次洗澡時,他的那個兄弟不慎淹死了。
由於他們長得太像了,所以就沒有人能搞清淹死的究竟是兄弟中的哪一個。
於是馬克·吐溫就向別人這樣講:“大家都認為活下來的那個人是我,但事實恰恰相反。在浴缸裏淹死的那個才是我,現在活著的這個人其實是我弟弟。”
這種說法是多麼荒唐,馬克·吐溫故意采取了荒謬的邏輯,一本正經地否認自己在現實中的存在,讓人覺得十分好笑。
幽默的思維超出了常規,就往往會發展到荒謬的地步。但必須指出的是,幽默者本人並不荒謬,他們使用這種思維方式,隻是為了更好地達到幽默的效果。他們在某些時候表現得強詞奪理,正是幽默思維在他們身上的具體體現,我們隻會感到歡樂,但卻不會認為他們的腦子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要想獲得較強的幽默感,就必須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幽默思維,使自己的思路開闊起來,思維活躍起來,在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幽默的因素,來營造更多的歡樂,愉悅我們的身心,美化我們的生活。
幽默為我們贏得掌聲
幽默是一種心理體驗,通過言行外化而引人發笑。幽默的心理體驗是通過言行公之於眾的,因此表達幽默有有聲語言、書麵語言、體態語言等手段。幽默的表達貴在自然,某些有做作痕跡的幽默雖然也能激起人們的興趣,但給人留下的感覺並不怎麼好:人們會認為這些裝模作樣的幽默不過是在嘩眾取寵。
家裏什麼也沒有,夫妻倆已三天沒吃東西了。兩人商量,決定把家裏一隻養了一年多的叫“比利”的狗殺掉充饑。
當夫妻兩人坐在桌旁吃完了比利的肉,收拾桌子時,丈夫對妻子說:
“如果把這些骨頭給比利的話,它會多高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