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前一個“今天”,明天是下一個“今天”,隻有把握了每一個“今天”,我們的生活才沒有遺憾。每一個充實的“今天”,可以使每一個“昨天”值得回憶,可以讓每一個“明天”變得更加美好。
水是柔軟的,但它可以穿透堅硬的石頭;時間是看不見的,但它強大得足以成為生命最強大的對手。人在一段時間中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需要勇氣;但在所有的時間裏做一件平凡的事,則需要堅強的意誌。幾乎所有的“今天”都是平凡的,但所有的非凡都全部由它們創造。
時間並不能像金錢一樣讓我們隨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我們所能使用的隻有被給予的那一瞬間,也就是今日和現在。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今日而讓時間白白虛度,那麼它將一去不複返。所謂“今日”,正是“昨日”計劃中的“明日”,而這個寶貴的“今日”,不久將消失在遙遠的過去。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得以生存的隻有現在——過去早已消失,而未來尚未來臨。
人要學會生活在現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用的“現時”一詞,它更加強調的是“現在”這一時間概念。現實生活是你真正生活的關鍵所在。細想一下,除了現在,我們永遠不能生活在任何其他時刻,你所能把握的隻有現在的時光,其實未來也隻不過是一種即將到來的“現在”。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未來到來之前,你是無法生活於未來之中的。
有時人們不得不為將來犧牲現在。細細體味,采取這種態度就意味著不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遠回避幸福——將來那一時刻一旦到來,也就成為現時,而我們到那時又必須利用那一“現時”為將來作準備。這樣,幸福總是明日複明日,永遠可望而不可即。
現時,是一種難以捉摸而又與你形影不離的時光,你隻有完全沉浸於其中,才能得到一種美妙的享受。因此,你應該充分享受現在的每分每秒,不必去考慮已過去的往日和自然到來的將來。抓住現在的時光,這是你能夠有所作為的唯一時刻。
回避現實往往導致對未來的一種理想化。希望、期望和惋惜都是回避現實的最為常見的態度。你可能會設想自己在今後生活中的某一時刻,會發生一個奇跡般的轉變,你會一下子變得事事如意、幸福無比、財富無限;或者期望自己在完成某一特別業績——如大學畢業、結婚、有了家庭或職務晉升之後,你將重新獲得一種新的生活。然而,當那一刻真正到來時,你卻並沒獲得自己原先想象得那麼幸福,甚至有些失望。未來永遠沒有你所想象得那麼美好、如詩如畫,它也隻是一種切切實實的將要到來的“現時”。為什麼許多年輕人婚後不久就哀歎生活與婚姻的不幸?其中不乏一個原凶:他們曾經將婚姻和未來幻想得過於幸福美滿,而當這一切真正到來時,他們卻因為有珍惜而錯過了現時的快樂。
當然,如果生活中的某些方麵並沒有達到你原先的期望,你可以通過對未來的再一次理想期待而將自己從低沉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但千萬不要讓這種惡性循環成為你的一種固定生活模式。立即采取一些現實生活的措施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著名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在《大使們》一書中如此忠告:“盡情地生活吧,否則,就是一個錯誤。你具體做什麼都關係不大,關鍵是你要生活。假如沒有生活,你還有什麼呢?……失去的就永遠失去了,這是毫無疑義的……所謂適當的時刻就是人們仍然有幸得到的時刻……生活吧!”
如果你也像托爾斯泰小說中的伊凡·伊裏奇那樣回顧自己的一生,你將會減少很多沒有必要的遺憾。
“他忽然意識到以前在他看來完全不可能的事也許的確是真的——他也許真的沒有按照他本應做的那樣去生活。他忽然意識到, 自己以前那些難以察覺的念頭——盡管出現之後隨即被打消——或許才是真實的,而其他一切則是虛假的。他的職業、義務,他的生活以及家庭的整個安排,還有他的一切社會利益和表麵利益,也許完全都是虛無的。他一直在為這一切進行著辯解,然而現在,他驀然感到自己的辯解是蒼白無力的。沒有什麼值得辯解的……”
正是那些你所沒做的事情,才會使你在心中耿耿於懷。如果你以自我挫敗的方式度過現在的時光,就無異於永遠地失去了“現在”。因此,你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十分明確——行動起來!珍惜並充分利用現在的時光,不要放過每一分每一秒,用今天的時光創造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