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厚積薄發 第二十三章 夢魘(1 / 2)

譚亞林下定決心要在換屆以前打破市長沈學謙獨攬市裏幾家大型國企改製的僵局,又不能不考慮維持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的穩定團結,特別是在換屆選舉的前夕。強行介入不可取,但沈學謙屁股一拍走人之後,再去收拾他留下的爛攤子則事倍功半。

要想現在對沈有所牽製,逼迫他把改製工作流程透明化才是上策。高亢是這盤棋中舉足輕重的一個砝碼,通盤考慮的譚亞林甚至不惜借此成就高亢的個人政治前途。

常務副市長邱智權和副市長吳鳴二人與沈學謙的關係很微妙,但不屬於沈的嫡係,是可以爭取過來的人選。雖說現在拉攏有些晚了,但總好過聽之任之。麻煩的是不知道他們與沈之間的默契是否有高層的人授意,所以爭取到紀誠熙對自己的支持尤為重要。

江洲直轄後,中央每年把市裏上繳的國稅都全額返還給市裏。原本隻計劃免五年,前幾屆政府多次申請,結果中央一直到現在依舊執行全額返還國稅。以去年為例,中央返還國稅1100億,江洲市地方稅收1400億,市政府去年的財政收入就是2500億。可以進入全國城市的三甲之列,如此強大的財力,城鎮化建設也進入中後期。國資委這一塊再無良好表現怎麼也說不過去了,對於江洲市這個年輕的直轄市而言,國務院明確表態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就是抓經濟。

開啟新的合作領域,嚐試不同的經濟協作形式,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利益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經濟模式道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是要政策給政策,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國家勢在必得,譚亞林卻心知這裏麵還有一個堅壁堡壘是他必須麵對和解決的難題,山頭派係之分!

這其實也是中央的難言之隱,譚亞林深知這絕非他一己之力可以改變。唯一可行的方法不是打壓或放任,而是引導。把各派係的核心利益往黨,國家和人民的方向引導,使之在根本利益上保持方向性的一致,才是出路。

要引導就要有標杆,審時度勢,高亢手中的雲陽造船廠就是目前最好的“標杆”。所以加快雲陽造船廠的改製進程刻不容緩。***********************************************************

黃克傑終於被檢察院批捕,涉嫌收受賄賂,侵吞國有資產和非法經營。市委組織部隨後就宣布了對高亢雲陽鎮黨委書記的任命。31歲擔任雲陽鎮黨委正職一把手,在全市範圍內還是首例。

國家大力推行幹部年輕化,沿海一帶湧現出許多青年才俊。最具代表的有28歲的東山省省委副書記,以及其他大批的80後的區縣的一把手。不過江洲市地處內陸,31歲的鄉鎮一把手並不多見。

高亢自然是希望大幹一場,有一番作為。所以在很多事情的決策上,會大量征求徐明,顧長川,崔誌偉與何斌的意見。黃克傑的性質定論一下,徐明力主不搞擴大化,對黃的舊部不要急於調整。隻重點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管力度,用製度去自然淘汰。

顧長川也認同徐明的這一建議,而且指出了其中的關鍵。黨政聯席會不能形式化,建議以後會議的表決高亢最後一個表態。以前提出一個議案,黃克傑第一個舉手讚同,誰還敢反對?這樣名義上是通過了集體的明主表決,其實還是被少數人操控在手中。

基層的鄉鎮黨委機關,工作必須深入群眾當中去,高亢發覺自己的確這方麵的經驗太過欠缺。以前看顧長川堂堂一鎮之長,經常下到村裏和村民臉紅脖子粗的幹仗,甚至罵娘。高亢怎麼也想不通鎮長為什麼要去和村民吵架?

現在慢慢有了不同的領悟,你跟村民宣讀文件真的還不如和他吵架,讓他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也算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溝通方式,一但村民覺得你說的真的使他受惠,他才會心悅誠服的相信你,認為你是可以值得信任的好官。

船廠的管理同理同宗,隻要把幹部職工的利益和船廠的利益同化,不用領導天天強調愛廠如家,職工會自覺的維護船廠的一針一線。高亢覺得這個領悟才是自己真正的進步和成長。

帶著令人欣慰的心得體會,高亢決定好好的慰勞一下自己。給段筱裕打電話訂了一桌菜,約上顧長川和徐明,通知了崔誌偉與何斌興衝衝的開著那輛老現代直奔“鴻福來”而去。

船廠出來有一小段砂石路麵,一麵緊靠山壁,另一麵則是十多米高的斷崖。崖壁下麵是長江的一條支流,烏江。船廠正好位於烏江的一個回水沱處,回水沱形成一個七八裏長的天然港灣,兩個碩大的船塢就位於這個天然港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