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成年人沒有一個夥伴或知已是不足為奇的,許多人都承認他們沒有一個可以完全信賴和吐露心事的親密無間的朋友。然而,他們之間的大多數又似乎都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有一位女強人在談到友誼時說:“我真希望為自己找一個知心朋友。我有不少生意場上的朋友,但沒有一個知己,我感到十分孤獨。偶爾心血來潮,毫無緣由地打電話,結果也僅僅隻是問個好,談天說地的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就沒有這樣的對象。”

在互相建立聯係的過程中,人們似乎自始至終都受著約束,他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弱點——挫折、焦灼、失望。他們怕被人視為懦弱,表現得像隻會一味怨天憂人的失敗者,使他人對自己失去興趣和尊重。同時,他們也不願意與人分享自己勝利的歡樂,因為他們怕激起別人的競爭、嫉妒,或是怕表現出一種狂妄而被人指責。

在成年人之中,已婚者的孤獨尤為深刻。雖然許多人否認他們感到孤獨,但是他們幾乎都相信隻有自己的配偶才是惟一能夠真正信賴的人。

大多數成年人都承認過份親近配偶之外的另一個人,常常會引起對方的警惕和懷疑。隻要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表露出熱情、親昵的感情,後者的反饋係統便會立即冒出一個可怕的念頭:“不知道這家夥究竟想從我這兒得到什麼?”所以,許多成年人都漸漸把尋求夥伴看作是思想不成熟的一個標誌,或幹脆看作是孩子氣。然而,偶爾碰到孩提時代的老夥伴時,他們潛在的尋伴熱望,便會在彼此熱烈的反應中暴露無遺。老友們的久別重逢,常常會使他們激動萬分。

在我們這個社會裏,人們隻有在為共同的目標奮鬥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才能和諧、親密,這是一個可悲的諷刺。十幾歲的孩子走到一起就能結夥組織一個球隊,同心協力地去擊敗另一個隊;而作為成年人,卻隻有在戰爭年代裏,才會團結一致麵對共同的敵人。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彼此之間總是處於戒備狀態,他們的談話也很少真正涉及個人的隱私。有個人自以為非常了解他的朋友,不料朋友與妻子突然分道揚鑣,這使他非常驚訝。他說:“我從來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什麼矛盾。”

內心世界的封閉使人們無法通過情感交流建立真正的友誼,友情的缺乏使現代人陷入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正如有人對自己感受的描述那樣:“在這個世界裏,我感到孤獨、嫉妒、憤怒、緊張。”也正是這種孤獨感和對他人的排斥感加劇了人類的情緒危機。

要在這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日趨淡漠的世界裏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健康的情緒狀態,無疑對人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也隻有高情商者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友誼,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如魚得水。

3.壓抑的心情

張先生是一家合資企業的經理。他自己每天都感到倦怠,打不起精神,情緒十分低落,對工作和生活毫無興趣,似乎覺得情緒上的壓抑感已使自己窒息,自己的天性、職業生活乃至肌體都幾乎瀕臨崩潰。然而,他卻講不出促使自己情緒壓抑的原由,因為他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寬敞的住房,漂亮賢惠的妻子,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兒。以旁人的眼光來看,他應該是屬於那種充滿幸福感的成功男人。可他自己卻偏偏覺得過得十分壓抑,甚至認為生命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

他高中時,由於長得高大健壯,他被選人校籃球隊,為此,他很出了些風頭。

他有一副好嗓子,深厚洪亮,訓練有素。大家都說他應當去做播音員,或者去搞藝術。大學時期,他每年都在校歌詠大賽中獲獎,學校裏幾乎所有的演出都少不了他。

大學高年級時,他得到了學校最漂亮的女孩子——盡管她身邊有成群的崇拜者。周圍的男孩子都嫉妒他,這更使他自信交上好運。

畢業一年後,他娶了那位“校花”,並在一家合資企業找到工作。以後,他按部就班地盡著一個男人的本分,養了一個女兒,並在那競爭激烈的職業中開拓自己的道路,成績卓著,迅速升為經理。

但令他自己怎麼也弄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伴隨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而來的是日益沉重的壓抑感,是對生活興趣的喪失。他為之困惑,為之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