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防人篇(3)(3 / 3)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極力掩飾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這是說話的第二大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然謹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有人識破機關,對外宣告,那麼你無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隻有多事親近他,表示自己並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大忌。

萬一對方對你並不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為其出謀劃策,假如他采用你的話,而試行的結果並不好,一定會疑心你在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發現,不能算你的功勞,所以你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大忌。

對方取得成功是由於采納了你的計策,而他又是你的上司,那麼他必然會怕好名聲被你搶去,內心惴惴不安。你知道這一情況後,就應該到處宣揚,逢人便說,極力表示這是上司的計謀,是上司的遠見,一點也不要透露你曾經出了什麼力量。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好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已的目的。

當年趙高要陷害李斯,就故意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又李斯說:“現在各地群盜蜂起,天下大亂。可是當今皇上卻一味地吃喝玩樂,不理國政。我本想來勸諫皇上,可我的首位小,說話也不為陛下所重。您身為丞相,這正是您份內的事,您為什麼不勸諫呢?”李斯聽了哭喪著臉說:“可不是嘛!我早就想進宮勸諫。可是皇上天天深居宮中,想傳個話過去也辦不到,想見見皇上就更辦不到了。”趙高故做親切地說:“如果您真想勸諫,我給你找個機會,趁他閑著的時候你就到宮門外求見,我給您捎信時你馬上就來。”李斯很感激他。

趙高經常在宮中待奉二世。當二世和宮女們玩得熱火朝天正在興頭兒上的時候,趙高就派人去通知李斯來求見。李斯急匆匆來到宮門外求見,二世玩得正起勁,聽到李斯求見,就不耐煩地說:“我玩得正高興呢,告訴他先回去吧!”就這樣,皇上一玩到高興的時候趙高就通知李斯來求見,連續三次都是如此。二世非常生氣,對趙高說:“我平時常有閑著的時候,丞相不來求見。偏要等我一玩到高興的時候他就有事要來請示,令我掃興。這不明明是認為我年輕瞧不起我嗎?真是太不象話了!”

趙高見二世果真動了氣,便趁機大進讒言,詆毀李斯,最後以謀反的罪名除掉了李斯。李斯因為沒有識破趙高的小人伎倆,在不知不覺中為其利用,最終招致了殺身之禍。

唐代奸相李林甫也是一位慣用小人伎倆的高手。玄宗天寶年間,李適之與李林甫同朝為相,此人性格豪放,心比較粗,有時遇事考慮不周。口蜜腹劍,以陰險著稱的李林甫常拿李適之當槍使,在玄宗麵前爭寵。有一次,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上有金礦,如果開采冶煉,可以富國,聖上現在還不知此事。其實這顯然是李林甫預設的圈套,李適之稍微動動腦就會體會出李林甫別有用心,李林甫身為執政宰相,既知華山有金礦,就應直接向玄宗說,哪裏還用李適之轉達呢?李適之則不假思索,就在幾天後借進奏他事的機會順便提起此事。玄宗聽後召見李林甫詢問此事,李林甫很恭敬地回答說:“華山有金礦,我早就知道了,但考慮到華山是王氣所在,不應該開鑿,不然就壞了本朝風水,所以始終也沒向您說起此事。是誰向陛下提起此事呢?此人要鑿您的本命之山,居心何在在?”玄宗聽了,覺得還是李林甫最忠實於自己,事事替自己著想,很高興地褒揚了幾句。同時又覺得李適之考慮事情不周到,事後對李適之說:“從今以後,如果再有什麼事上奏,先去和林甫商量商量,他同意了你再上奏。”從此,李適之再也無法越過李林甫直接去進見玄宗皇帝了,逐漸失去了皇帝信任。李林甫巧設奸計借他人之口除掉了自己仕途中的絆腳石。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這樣一則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