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膽識篇(3)(3 / 3)

陸文龍聽到這兒,連忙問:“苦人兒,你是不是在說我?”王佐回答:“是的。為了你,我不辭勞苦,甘願斷臂,就是為了不讓你做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你不信,可去問你的奶奶。”

話剛說完,那位老奶奶哭哭啼啼地走了出來;“你們的話,我全聽了,王將軍的話句句是真。將軍呀!夫人呀!你們死得好慘。”

此時,陸文龍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嗒的一聲跪倒在地,發誓:“不孝之子,怎知這般苦事,今日方知,定殺兀術老賊為父母報仇。”說罷拔劍在手:欲去殺兀術。王佐連忙攔阻,說:“公子不可莽撞,他帳下人多,大事不成,反受其害。此事應從長計議。”

過了幾天,乘兀術不防,陸文龍隨同王佐和乳娘投奔來營去了。兀術聞訊,懊惱不已,連連歎道:“我中了王佐的‘苦肉計”了!”

“苦肉計”為什麼能夠迷惑對方?因為按照常理,一般人是不會自己傷害自己人的,如果受到傷害,那十有八九是因為別人加害的緣故。“苦肉計”就是利用人們這種“人不自害”的心理和“同情受難者”的人性弱點,逆人之常情,行自身傷害之舉,所以容易取信於敵。當然“苦肉計”不可貿然使用,即使非用不可時,也要特別謹慎,安排要周密,扮演要逼真。否則,萬一被敵人識破,白遭皮肉之苦事小,很可能丟掉性命,甚至貽誤整個戰局。

扯其後腿,拆其後台

雙方在互相對壘、劍拔弩張的時候,避免作正麵的主力攻擊,而從對方的幕後去下功夫,側麵暗算,來一個“釜底抽薪’、“兜底戰術”,使它於不知不覺間變成一個彙氣的皮球,這就是“扯其後腿,拆其後台”的妙處。

不管在情場、商場、戰場或政治舞台上,這“扯其後腿,拆其後台”的一招實在是最厲害的,大有大效,小有小效。用於隋場上的很是普遍。曾有這樣的實例,有甲乙二人,同時追求一個女職員,乙和女的較為接近,甲顯然已處於下風,但他卻使出“扯其後腿,拆其後台”的招數,進行“伯母政策”,在女子母親麵前獻盡殷勤,結果反敗為勝。

在商場上此謀術顯得更加離奇陰險。過去,有一家銀行,吸收了很多存戶。其老板以此自傲,盛氣淩人,這就招來同行甲的嫉妒,想將他搞垮。於是不惜犧牲10萬元活動費,叫手下到該銀行開活期存款,約有千多個戶頭,不到一個星期,這些存戶同一時間集體去提款,在該銀行大廳排起長龍大陣,同時在外麵又大放謠言,說該銀行資金發生問題,因此別的存戶也恐慌起來,紛紛向該銀行提款,結果該銀行因無法應付隻好宣告破產。

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曾用過此法,更是令人絕倒。一次他參加一個福利會議,有人演講反反複複地講了個把鍾頭還不下去,聽者都非常討厭。一位老太太對丘吉爾說,有沒有辦法叫他下台?丘吉爾笑笑,即寫了一張條子叫人交給演講者。演講者一看立即麵紅耳赤地走下台去,原來這張條子寫了一句:“閣下的褲紐還沒有扣好。”

“扯其後腿,拆其後台”這一詭謀的妙用,在於聽之無聲,視之無形,無窮如天地,難知如陰陽。施用暗往明來,陰差陽錯的手段,能使對方墮於術中而不覺。曆史上連我們的聖人孔子也在這個“扯其後腿,拆其後台”的招數下栽了一跤,要流亡國外過流浪生活。

春秋時期,齊景公在夾穀曾受過孔子一番奚落,已是耿耿於懷,適巧自己的賢相晏嬰又死了,後繼無人,而各國此時倒重用孔子,國政大治,於是不但不快,反而有些驚慌起來,便對大夫黎彌說:“魯國重用孔老頭,對我國的威脅極大,將來它的霸業發展,我國必首蒙其害,這卻如何是好?”

黎彌沉思了一會,說:“拆其後台,逼走孔丘便是!”

“怎樣逼法?他正在得寵當紅的時候!”景公問。

黎彌把計策說出來:“豈不聞‘飽暖恩淫欲,貧窮起盜心’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