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品質(6)(1 / 3)

沈洲想到香港、深圳有許多服裝設計服務公司,而溫州卻沒有說得過去的服裝設計服務公司,於是,沈洲決定開一家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2001年下半年,沈洲設計工作室正式開張。由於當時這個市場一片空白,根本沒有競爭對手,沈洲的設計工作室一開張,就有好多人光顧。“那時,一份設計手稿一萬元,一買就是10多份,而且都是現金往來,我女朋友每天都在忙著幫我數錢。”當時,沈洲主要為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服裝產量很大的服裝加工企業服務,設計工作室通過賣圖紙、季度承包、合約承包等形式與企業合作。

沈洲的第一份訂單是與樂清一家加工企業合作,訂期一個季度,收費是3萬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沈洲合作,最多的時候達到12家企業。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沈洲非常注重學習、充電,他經常到上海、北京、香港、米蘭等地學習,正是這種“要花錢自己掙”的教育理念,使沈洲的血液裏充滿了創業致富的活力,最終取得了成功。

“這企業不是人做的,自己做累死,交給別人又不放心。將來孩子有了知識,做什麼都不要做企業。”

這是溫州老板的一個典型寫照,溫州人的思維有時候有些與眾不同,盡管第一代溫州企業家深刻地體會到創業的艱辛,不希望後人再踏上這條路,然而,第二代溫州人卻偏偏喜歡走父輩們走過的路,把創業當成是自己的樂趣。

溫州的孩子們也是對創業情有獨鍾。許多溫州學生開始嚐試網上開店以此來積累自己的經商經驗。網上開店隻需有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一堆小商品或二手閑置品,然後登錄網站、注冊“店鋪”、發布產品信息和圖片,就可以在網上經營一家小店,從此走上“足不出戶,輕鬆賺錢”的致富之路。

“學生開的網上商店,最少也有800元左右的月收入。”溫州醫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方強說,他一位同學就通過網上商店這一窗口銷售移動手機號碼賺了很多錢。

溫州的年輕人並不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希望到國企或者機關工作,大多數的溫州年輕人希望自己創業、經商。缺乏經驗的溫州人,通常會選擇到一些民企先去打工,等時機成熟了,再出來單幹。

王春光說:“溫州人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文的。年輕的溫州人,要是都能繼承老輩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精神、頑強拚搏精神並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話,溫州的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溫州人正是通過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讓每個溫州人的骨子裏都透著創業致富的氣息。

溫州人語錄:

從小就知道做生意,賺錢,這是我們溫州人的一種傳統。——溫州商人張利

我們現在幹事業已經不是簡單的為錢,而是為了體現自身的生存價值。至於錢。隻要夠用,100萬和1000萬是沒有區別的。——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

13.了解自己的能力

致富思維:

窮人:我有能力,我可以幹得很好,我能夠在公司裏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溫州人:我能成為最有成就的老板,也能成為最得人心的老板。

一個成功的商人,不應該僅僅是幹練、能吃苦,還要有協調周圍關係的能力,將不利因素化解到最小最少。做生意需要激情,但更要理智駕馭,意氣用事、浮躁衝動是商家之大忌。什麼是商人?商人就是關鍵時刻始終維護自己利益的人。

其實,社會上的人(無論是經商的,還是不經商的)大都脫離不了下列四種類型:

第一類人,當他們完全為自己工作的時候,幹得最出色。這種人不願意受雇於別人,他們的願望是充分地獨立。他們不甘心每個月領取工資,過平凡的生活。他們希望靠自己開拓前途,自己當老板,勇於承擔責任,敢冒一切風險。

第二類人,由於各種原因,不願意自己做生意,但是他們願意替他人工作。在分享利潤時,因得到的多,所以會有出色的表現。這一類人又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從拿傭金的第一流推銷員到企業的高級白領。

第三類人,這種人不太喜歡冒險。當他們受雇於人時,享有固定的工資,工作勤勤懇懇,專一可靠,對老板也最忠心,是老板們理想的雇員。

第四類人,可以說是一些不思進取的人。他們視單位或公司為“衣食父母”,卻又不願專心“侍奉”;他們隻關心單位給了自己什麼,而從不問自己為單位或公司做了些什麼。

那麼,你屬於哪一類人呢?

如果你早已厭倦了為他人做嫁衣,想到商海遨遊,此時,你不妨先問一下自己:“我能成為老板嗎”?

下麵的幾個問題有助於判斷你自己是否有角色轉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