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劍典前夕,搬血鍛體(1 / 2)

小道士聞塵回到自己的小院,自己坐在屋內桌旁,閉眼安神片刻,略略平息一番。仔細觀看眼前桌上的三件事物。

一個小灰布袋,一個寸許高的玉瓶,還有一塊巴掌長的玉玨。那小灰布袋是劍藏師叔賜予自己正式入修行之路的見麵禮,蜀山弟子也不多有的乾坤袋,據說這是仿照傳說中的先天至寶乾坤袋所仿製,隻有收納之能,卻無那先天神器的種種妙用。小道士聞塵把玩一下,便探出意念觸及乾坤袋,隻見其內裏有一丈方圓的空間。

聞塵感到新奇便用意念籠罩邊上的座椅,想著收,那座椅像是憑空不見,小道士再以意念觀看乾坤袋內裏,卻見那座椅像是縮小了一樣正擺在乾坤袋的一角,小道士又以意念讓座椅出來,那座椅就有憑空出現在桌旁。小道士到底是新入的道,感到新奇便來來回回玩的不亦樂乎。

過了一會兒,適應了一下,便觀看起那寸許高的玉瓶,拔開瓶塞,隻聞到一股如蘭似麝的香味頓時散發出來,聞塵用鼻子一聞就感覺渾身舒暢,頭腦都頓時清醒了。再拿眼往玉瓶裏觀瞧,隻見一顆金黃的丹藥正散發微微的熒光,小道士一瞧便知道這丹藥了不得,怕是一味難得的大丹,劍嗔師叔端得好大的禮,一點也不遜於劍藏師伯。

小道士回想一下自己在藏書閣觀看典籍中的記載,這怕是佛門大藥“九還丹”。這“九還丹”有起死回生之奧妙。據傳這佛門的“九還丹”是佛門大德取天地生氣,和以千年以上藥齡的珍貴老藥,輔以秘法煉製而成,這丹藥哪怕是尋常的佛門弟子也是不曾見過,沒想到這眼前便有一顆,當真是天大的禮物。想罷小道士起身向著峰頂劍嗔真人主持峰內事務的劍峰劍宮遙遙一拜。

小道士拜過之後,肅穆神情,鄭重的拿起那塊青色的玉玨,知道這才是今晚自己最想看的東西,內裏有自己這些年都想習練的法訣。聞塵的手微微有些顫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放出意念觸及青色玉玨。在意念中緩緩的浮現出一些文字,開頭是師傅囑咐的一些話,大意是告知自己,這修行的第一個境界為鍛體境,告誡自己要循序漸進,夯實了基礎,不要急於求成等等修行的忌諱。

後麵就是師傅劍酒真人為自己準備的法訣,正是蜀山秘傳的鍛體功法“道理訣”。蜀山派以劍傳世,持劍之人皆須心存道理,則身正手直,可修持劍道。這道理訣共有十境,然蜀山弟子多修至八境便入下一境,隻因這修成鍛體第九境者非天資縱橫者不得入,而那十境就是傳說中禁忌境界,修達十境界者自蜀山開派以來也未曾超過雙手之數,但凡修成這十境者或蕩劍天下扶危除惡,或開創出蜀山一脈傳承,當今這蜀山十八峰十八脈傳承有幾峰便是如此而來。可這第十境修成者卻都對此緘默不言,未曾有文字流傳下來如何入這禁忌之境,最多便是說,達者自知。由此可見其必有超凡之處。

小道士聞塵看到此處,想起那幾脈的老祖皆是通天動地之人,也是頗多的敬畏。仔細研讀“道理訣”數百字的正文。這“道理訣”闡述的是搬運氣血貫通全身三十六竅之法,這三十六人體大竅貯藏無窮的奧秘,而蘊養成這三十六處大竅便可直入鍛體境第九境,然而蜀山弟子多數貫穿了三十二處大竅就已算是修得鍛體境,那最後的四處大竅卻是位於六陽之首上,端的是想修成是奇險,非是天資縱橫者不會蘊養貫穿。

聞塵看過這“道理訣”發現後邊還有一小段文字,卻是用古神紋所寫,還好自己這些年在藏書閣為了看懂那些最古老的典籍而有所涉獵,當年為了學習古神文可沒少勞煩師傅和劍藏師伯。這古神文晦澀難懂,少有人研究,而這區區七八十字的記載,卻是引起了小道士的興趣。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人體在三十六處大竅之外還有九大神藏。這九大神藏常人不得知曉,隻有修成鍛體禁忌之境的人才有資格觸碰,這九大神藏依次從脊椎最下一節到後腦海。這九大神藏據這段文字記載,“一重神藏一重天,聖人多開九神藏“。小道士看罷,倒吸一口涼氣,這聖人百世難出。有讖語:“聖人出,天下亂。”典籍也無多記載,隻是零星的隻言片語透露出的是聖人出的年代,天下動蕩。

小道士聞塵看罷,鄭重的放下玉玨。閉目平息心血,又在心間自己琢磨了幾遍“道理訣”的運行法門,待得自己確認無誤,就按照這法訣緩緩推動起這渾身的血氣。一時間隻覺心跳無比的清晰,比平時要慢了許多,但卻要更加的有力,心髒一收一縮間推動起全身的氣血。聞塵隻覺置身於太陽之下,渾身暖烘烘的,無比的舒泰。

就在聞塵運行道理訣一周天完畢,他感覺自己眉心處滾滾發燙,小道士心神集中眉心處,就覺那魂種滴溜溜轉動,內裏的金色閃電也飛快的遊動,放出肉眼難見的金光籠罩自己的身體,再運行道理訣頓時感覺氣血運轉更加的流暢,且有莫名的物質從身周緩緩的彙入到自己的血肉中。感覺自己的血肉正緩緩的有莫名的變化,這神異之處看來便是師傅說的與現在修行之法不同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