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惟一的煩惱是,這種愛好所花費的時間太多,而他是一名保險業務的推銷員。有一天,當他極不情願地離開湖邊,回到現實工作中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想法:生活在荒野中的人也需要保險。這樣一來,他既可以釣魚狩獵,也可以從事工作。史威茲發現阿拉斯加鐵路公司的員工在野外工作,住在分散的工段房子裏;而且鐵路沿線的獵人、礦工也是自己潛在的客戶群。
史威茲立即就製定了計劃,打理行裝出發,因為他不想讓懷疑和拖延來中斷他的計劃。
他搭船來到了阿拉斯加,受到這些人的熱烈歡迎,因為他是惟一和他們接觸的保險業務推銷員,也是來自外麵世界的人。他不僅向他們推銷保險,而且還免費為他們理發,向那些隻知道吃罐頭食品和火腿的單身漢教授烹飪。他享受著登山、釣魚、打獵的樂趣,過著自己希望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銷售業績一百萬美元,成為明星推銷員。
當一些看似不著邊際的想法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的時候,拋棄猶豫不決,立即行動起來,它能幫助你把握時機,這些時機是如此寶貴,一旦失去,就再也追不回來。
戒除懶惰的習慣
成功與失敗的分別在於:前者動手,後者動口,卻又抱怨別人不肯動手。
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名言翻譯成白話文便是“君子與其發揮三寸不爛之舌的威力,不如勇於實踐”,簡單地說就是戒除懶惰的習慣。
人的言行未必一致。要了解一個人,看他的行為比聽他說更準確。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是衡量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惟一指標。愛默生說:“不要說個不停。你是個怎麼樣的人,此刻就明擺在眼前,比你說的更清楚,所以我不用去聽你所說的。”
在我們的人生裏,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而真正力行去做的人卻不多。樂觀而沒有積極的作為來配合,就隻是一種自我陶醉。
一個人在孩童時就一直想學鋼琴,但他沒有鋼琴,也沒有上過課、練過琴。對此他深感遺憾,決定長大後一定要找時間去學鋼琴,但他似乎沒有時間。這件事讓他很沮喪,當他看到別人彈鋼琴時,他認為“總有一天”他也可以享受彈鋼琴的樂趣,但這一天總是那麼遙遙無期。
光是知道哪些事該做仍是不夠的,你還得拿出行動才是,赫胥黎說:“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用心定下的目標,如果不付諸行動,便會變成畫餅。
《聖經》中說:“你們要行道,不要單聽道,自己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麵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鼓起勇氣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一次有勇敢的行為,可以消除所有的恐懼。不要告訴自己非做好不可,記住: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看著一塊雕壞了的石頭說:“這塊石頭有一個天使,我必須把她釋放出來。”成功的畫家盯著畫布說:“裏麵有一幅美麗的風景,等著我把它畫出來。”作家盯著稿紙說:“這兒有一本曠世名著,等著我把它寫出來。”企業家說:“我有很好的創業理念和理想,我一定會做到,它等著我將它達成。”
所以,當你準備拖延,找出懶惰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的時候,且慢!把你的理由找出來仔細地分析一下,看它能否站得住腳!
從今天起,告別懶惰!
不屈不撓的習慣
已經成功的人和已經失敗的人,他們之間惟一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的習慣不同。已經成功者都具有不屈不撓的習慣,而已經失敗者則養成遇到困難退縮的習慣,他們害怕失敗,但結果往往失敗。任何人都不能排除失敗的可能。但是,成功學大是卡耐基指出,沒有任何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有一次,卡耐基問一個經曆無數次失敗最終取得成功的人:“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是如何克服的呢?”
這個人回答到:“你問我如何去克服困難的嗎?首先,我會在困難周圍徘徊,看有沒有克服的辦法。”
“如果這個辦法行不通的話,我會到下麵碰碰運氣。倘若從下麵依然行不通的話,我就會從上麵設法跳躍過去。倘若依然失敗的話,我會設法從中間擠出去。”
他是一個意誌堅定,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力量的人。
出了差錯,遇到挫折,不要亂了手腳,更不要輕言放棄。應該仔細地研究問題,找出症結所在,並設法去克服。
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不管遭遇什麼不幸,隻要能夠堅持到底,就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失敗者。
你應該培養自己不屈不撓的習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要認定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你應該防止消極思想侵蝕自己的意誌。不要落入不滿的陷阱,不要變得蠻橫和憤世嫉俗。不要試圖借酒或其他方式來逃避現實,麻痹自己。不要因為失敗而變得意誌消沉,成為懦夫。
愛迪生在研究電燈泡的過程中,曾經有一位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您目前的試驗已經失敗了一萬次了,你對此有何感想?”
愛迪生回答說:“年輕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剛剛起步,讓我告訴你一個對於你的未來有所幫助的啟示。我並沒有失敗了一萬次,我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