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是一種態度
我曾經聽一位企業老總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人在交接一顆針時,不小心掉在地上,五個國家的人有五種不同的找法:德國人做事嚴謹,把掉針的地方分成很多方塊格子,然後一個方格子一個方格子地去找,最後一定把針找到;法國人非常浪漫,他們憑借靈感,喝著香檳,吹著口哨,靈感一來,愉快地找到;美國人性格開放,不拘一格,他們找一個掃把一掃,再在掃攏的一小堆物中很快地找到;日本人講求合作,兩個人商量一起找,你從這邊找,我從那邊找,一下就找到;中國人則不同,首先不是如何去找針,而是想法推卸責任,是誰的責任。
交針的人說:“我交給你為什麼沒拿好。”接針的人說:“我還沒拿好你為什麼就鬆手了。”結果吵得一塌糊塗。這就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做事相互責怪,相互推諉,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難以合作,缺乏自覺性,缺乏承擔責任的主動。
我們知道,日本和韓國等國的產品,不論什麼產品都做得非常好,無可挑剔,而我們國家,高科技的產品,衛星可以上天,一般性的產品,一個餐桌上的轉盤卻難以做好。這就是說,上麵交辦的、領導重視的事情,會做得非常漂亮,否則,則是隨便對付。兩下相較形成了明顯的差別。
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個人責任意識的缺乏,正是因為缺乏責任意識,才導致我們不是認真去做事情,導致我們講客觀不講主觀,講外因不講內因。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一個公司的興亡,也絕不僅僅是公司的管理者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隻有我們每一個人把公司興亡看成是我自己必須肩負的責任,心中時刻牢記“公司興亡,我的責任”,才能提高我們的責任意識,才能解決我們在工作中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等成堆的問題。
缺乏個人責任意識是企業中發生的一切問題背後的問題。個人責任意識的提高不是通過改變他人能夠解決的,而必須是我們自己改變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不應該抱怨團隊,而要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力量,與其不斷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我,起而行動,解決問題。
有責任意識的人麵對問題的時候,他不會抱怨,而是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我們應該用這句話來代替所有的埋怨和推卸責任。今天,我們每一個組織,不管是政府、企業、非贏利機構、學校、家庭,在任何存在推諉、抱怨、拖延現象的地方,本書中提倡的理念適合全體員工,上自CEO及首腦,下至一般工作人員,共同學習,以幫助所有的人,免除陷入生活和工作的危險陷阱,改進工作,改善生活。一旦我們形成明確的個人責任意識和勇於負責的理念,拖延、推諉、抱怨、指責等不良習慣將得到改變,我們將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現狀和生活現狀。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吧:
有這麼一位老兄,家裏發大水。就在水馬上就要漫過他家前廳的門坎時,開著四輪卡車路過的鄰居好心地表示,他可以載上這位老兄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這個友好的提議馬上遭到了斷然拒絕,這位老兄的理由是上帝絕不會袖手旁觀。隨著水麵不斷升高,他不得不爬到了屋頂上。
這時,一條小船駛過並表示可以把受難的老兄帶到安全的地方。提議再次遭到了斷然拒絕,理由仍然還是對上帝的信念。
水麵還在不斷升高,已經漫過了屋頂,眼看這位老兄就要一命嗚呼。就在此時,一架直升飛機飛過,並拋下了一條繩子來營救幾乎已淹在水中的老兄。但是,他又一次斷然拒絕營救,拒絕去抓住救命的繩索,理由同樣是對於上帝的忠誠信念。
就在死亡即將來臨之際,這位老兄絕望地抬起頭,對著上天呼喊道:“上帝呀,我如此忠誠地相信你會來拯救我。可是,你為什麼沒有呢?”
突然,一個來自天堂的聲音說道:“你究竟想讓我怎麼做?我派去了一輛卡車、一條船,甚至一架直升飛機!”
要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積極地采取行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影響一個組織和團隊的能力,隻要我們真正把“公司興亡,我的責任”這樣的理念植入心中,而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那麼,我們一定能夠不被任何苦難所阻撓,一定會去實際地做事情——目標明確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動。
隻要我們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抱定這樣的信念,我們的企業不可能不壯大,我們的國家不可能不強盛。
所以,你還在等什麼呢?今天就付諸實際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