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九出生以來,除了最初爹爹曾教過一些粗淺的功夫外,雖也得到過一些指點,但基本上一直是獨自修行,何曾聆聽過這麼高深的武學知識,聽得入神,連呼吸都放的輕輕的,唯恐打擾了雲先生的講述。
“但天下武者,重武而輕道,或者隻知武道,不識道義,隻癡迷於肉體修行,卻忽略了精神修行。如此修行,實在是有些失之偏頗,豈能比二者皆修者走的更遠?”
道義即精神,精神即神魂,神魂即意念,而意念有善有惡,善惡之間,該如何取舍?想到此,仇九問道:“道義即道心,道心有善道,有惡道,修善也是修,修惡也是修。這豈不是說,無論好人壞人都能登上武道巔峰,但如此一來,又似乎不合善惡昭彰的天理。”
“的確,武有正邪,道有善惡,但千百年來,邪不勝正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你知為何?”雲疇並未要仇九回答,而是自問自答,“秉持善道者,內心平和,血脈經骨運作暗合天地之道。素行不義者,內心暴戾,血脈經骨紊亂不堪,自然不可能合天地之道,即便能短期內取得驚人業績,但武道漫長,無有止盡,他終不會比前者走的更遠。有些武者,生性殘暴乖戾,往往喜歡行捷徑,走極端,入邪道,希冀短期內即獲成功。但如此修行,猶如竭澤而漁,是以透支生命和未來武道為代價的,即便站上了武道巔峰,但到最後,終不能得善果。”
有句話叫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很多人對這句話理解有偏頗,十分看不起論道者,認為論道即為空談。其實不論道,又如何行?仇九此刻明白,雲先生就是以論道之名在指點自己在武道修煉上的迷津,心裏很感激,也更不願意錯失請益的機會。問道:“雲先生剛才講道義乃精神修行,這又作何解,難道習武之人,還要修煉精神?”
“的確是,習武者在修煉武力的同時的確應兼修精神之力。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並非是他們愚笨,而是他們內功修為不夠,體會不到也難以發揮出精神之力的妙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雲某知道仇少俠善用搜魂之法,這本身就是精神力。但如果你能將精神力再提升的話,則可控製對方的精神,讓他的精神隨你的心意而舞,也就不需要再用什麼麻煩至極的搜魂術了。當然,以精神力控製對方隻是精神力妙用的冰山一角,其餘諸如一心多用,感知危險,預判對手,精神搏殺,甚至包括邪道之奪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仇九大感興趣,問道:“那,又該如何修煉精神力?”
“嗬嗬,肉體與精神是不可分的。所謂強者無敵,隻要你的內功修為足夠高,麵對弱小時,自然而然會生出一種威儀,一種足以輾壓對手的壓迫感,這就是精神力。仇少俠,等你的肉體修行到了超凡境後,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自然會感知到精神力的,現在先不提它。”
說到這裏,似乎已經遠離了剛才醍醐灌頂那個話題,但雲先生話題一轉,重歸正題:“剛才老夫提議為仇少俠渡元,被仇少俠所拒。仇少俠若答應,老夫拚著耗費三十年功力,也會守諾的。對仇少俠來講,表麵上看,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的修為,收獲巨大,但往長遠看,卻是有害無益。”
“這是為何?”仇九很難理解。平白無故揀了個大便宜,怎麼可能有害無益?
“首先一條,仇少俠若接受,就有劫掠之嫌,就是偏離了道心,終會影響你今後的修煉之路。其次,若經渡元,仇少俠經脈骨骼會一下子湧入大量元氣,就像一個暴食之人,難免會引起消化不良,腸胃受創,而且這種創傷,終身難愈。第三,世上的武者,有男有女,有陰有陽,有五行屬性,各人皆不同,因此每個武者畢生修煉而來的內功,都烙有自身專有屬性。渡元者將烙有自身標簽的內功強行灌輸給被渡元者,被渡元者若不能成功將渡元者的內功屬性抹除的話,就會在身體中產生毒性,也就是說,他所接受的內功,是帶有毒性的,與飲鴆止渴沒有什麼區別。如此一來,被渡元者將終身受這種特殊毒性折磨,想要最終登上武道巔峰,自然就成了南軻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