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王莽來訪(2 / 2)

“此事還多虧了王大人從旁相助,仇某在此謝過王大人。”仇九起身施禮。

王莽也起身還了一禮,道:“查奸糾凶,本是王某份內之事,不值一哂,仇少俠不必縈懷。更何況,當時情況危急,若不是仇少俠一力維持,王某大概性命不保。說白了,仇少俠才是王某的救命恩人。”

仇九笑道:“嗬嗬,王大人,此番冒雨前來,不知是專程來感謝仇某的吧?”

王莽剛從聖上那裏接下了審問汪品浩及其餘黨,還有查糾五台聖宗的聖旨,卻在百忙之中前來拜訪,仇九猜到王莽肯定有事,故此直奔主題。

“還真讓仇少俠說著了,聖上責成王某負責汪賊一案,仇少俠既是此案原告,又是關鍵證人,所以王某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為爭奪司馬高位,王莽通過竇成牽線,假手汪品浩,一手促成了張家冤案,說到底,王莽才是始作俑者。所謂做賊心虛,王莽此番前來拜訪,並非是真想聽仇九對審案的意見和建議,其真實目的就是想探探仇九的口風。若仇九口中有隻言片語暗示已懷疑到自己頭上,王莽必定采取雷霆手段,永絕後患。反之,他也不想在這種關鍵時候節外生枝,引火上身。

“汪賊一案,聖上已傳旨王大人審理,仇某豈可置喙。不過既然王大人問起,仇某倒想提個醒,如有唐突,還請王大人見諒。”

“說句實在話,王某對仇少俠一見如故,仇少俠有話,但講無妨,王某洗耳恭聽。”王莽神色之間,非常誠懇。

“好!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仇某要提醒王大人,對於汪賊在朝庭和地方上的黨羽,務必要一網打盡,以絕後患。比如趙能、孫正、尹元之流。孫正此次雖檢舉有功,但此人實在罪大惡極,壞事做盡,像這樣見風使舵的牆頭草,王大人還是慎用,殺了最好。”

孫正在張家一案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且縱容五台聖宗,為禍天下,壞事做盡,此人不除,難消仇九胸中塊壘。但孫正現已投靠王莽,仇九擔心王莽會放水,故有此一說。

“仇少俠請放心,孫正這種軟骨頭,王某也不敢用。王某雖答應不殺他,但此人作惡多端,別人要殺他,王某卻也攔不住。”

仇九聽到這裏,不由暗笑自己杞人憂天,王莽精明過人,接受孫正不過是權宜之計。孫正在王莽眼裏,大概就是渡人過河的橋,人過去了,橋也就該拆掉了。

見仇九不說話,王莽又道:“仇少俠難道就沒有別的要求了麼?說出來,王某一定全力以赴替仇兄弟辦了。”

仇九絲毫未加思索,道:“替張家討還一個公道,就是仇某最大心願,如今心願已了,仇某再無它求!不過,仇某還是要謝謝王大人的好意。”

“俗話說,學得千般藝,賣於帝王家。仇少俠大智大勇,王某看你的這幾位兄弟也全非等閑之人。仇少俠和你的兄弟何不入宦為官,替聖上出力,將來有好蔭妻封子。”

仇九和範進對了個眼,心道果然被三弟猜著了,三弟話音剛落,招攬的人就登門了。

“王大人,仇某凡夫俗子,一介武夫,登不了大雅之堂,還是別在聖上麵前自討沒趣了。”人家好歹一片好心,仇九不便把話說的太絕。

王莽表情一肅:“說實話,王某此次前來,一是看望仇老弟,二是帶來了聖上的口諭。昨日朝堂之上,仇少俠以一人之身力挽狂瀾,手段和功夫更是技驚四座。聖上對仇少俠甚為欣賞,想請仇少俠出山為大漢效力。聖上說了,先授予校尉之職,待稍有功勞後,再行拔擢。仇少俠,校尉之職可不是小官,食祿兩千石,等同一方郡守,況且仇少俠已入聖上惠眼,將來必定飛黃騰達,前程未可限量。王某在此先恭喜仇老弟了!”王莽說完,還起身一揖,向仇九道了個喜。

這場對話,本來隻在仇九和王莽之間展開,其餘人不過是陪客。也不知道王火抽了哪根筋,聽到聖上說要招大哥當官,想起三哥說的王莽可能會害大哥的話,有些急眼,忽然插話道:“我三哥說了,官場上的人爾虞我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大哥才不要當什麼狗屁官呢!”

王莽聞言,麵皮紫漲,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