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朝議(2 / 2)

聖上龍顏大悅:“好,說的好!汪愛卿請接著講。”

汪品浩接著道:“所以臣就想啊,到底有哪些事務是聖上無暇分顧,而愚臣又沒想到的呢。於是臣就想到,如今我大漢朝天下安定,人民欣悅,夷狄臣服,四方來朝,這大好局麵的得來,大司馬和前方將士可說是勞苦功高,當記首功。思慮至此,臣夙夜寫了這道奏折,願吾皇念及前方將士辛苦,派欽差去往前線犒勞,令前方將士感念浩蕩皇恩,更加效忠聖上,奮勇殺敵,保家護國。”

“這麼說,汪愛卿所上奏折,言及的就是勞軍之事?”

“吾皇聖明,為臣所奏,正是此事。”

“唔,那朕也不必再看奏折了,準奏!愛卿所奏甚合朕意,如今已是深秋,天氣轉寒,正該給前方將士補給些越冬的軍資,尤其是漠北苦寒之地的漢軍,更要優先補齊!那麼汪愛卿,你看該派何人去前線犒賞將士?”

“聖上,為臣以為,大司農孫正掌管天下軍馬一應糧草供應,孫司農實為最合適的人選。”

天子語帶和煦:“愛卿所言甚是,就照此辦理好了。”

三皇叔邁步出班,奏道:“聖上,司徒大人夙興夜寐,憂國憂民,體恤將士,此情可嘉,此心可表。但臣以為,大司農掌管天下糧草,調度四方,事務冗雜,須臾不可離京,犒賞之人,應另擇人選。”

心道:“汪品浩一肚子壞水兒,好端端來這麼一出,貌似公義,可誰知他又憋著什麼歹毒計謀,不得不防。此事決不能完全照他的意見來,如今之計,需得先塞個楔子進去,叫他難以得逞。”三皇叔所慮,絕非杞人憂天。汪品浩舉薦孫正去往漠北勞軍,實是一場大陰謀的啟幕之舉。

郎中令狄秋是汪品浩一力提拔的汪係人馬,出班奏到:“聖上,大司馬此議,固然周全,但目前秋事已畢,河封未開,正值農閑之時,此時由孫大人前往勞軍並無什麼不妥。” 大司空韋玉剛正不阿,對汪品浩狼子野心早有提防,更知三皇叔對大漢一片赤誠之心,朝堂之上,往往與三皇叔同進共退。

此時亦出班奏道:“聖上明鑒,漠北之地,距離京師路途迢迢,此番前往勞軍,糧草輜重無數,勢必行進緩慢,往返短則三四個月不等,長則半年也屬常理。如此一來,恐有耽誤孫司農理政之虞,請聖上明鑒。”

天子升朝,本來就是不情不願,若非太後王政君聲色俱厲屢屢相斥,並以家法相威脅,天子一刻也不願離開後宮那個安樂窩。今天上朝已近一個時辰,大大超過以往,此時如座針氈,見眾大臣爭執不下,不由急燥,頗為不耐的道:“好了好了,區區一個勞軍人選,多大點事呀,此事不用再議!朕意已決,就由大司農前往犒賞將士,至於所慮耽擱政務一事,此乃大司空職責所在,屆時就由大司空親為,或另擇他人暫代皆可。散朝!”

當值宦官高聲唱諾:“聖上起駕回宮,諸臣子跪送!”

朝上臣子呼拉拉跪了一地:“恭送聖上回宮!”

汪品浩跪伏在地,心中甚是得意,大司農孫正是心腹中的心腹。皇上準了自己的奏章,意味著昨晚醞釀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開局順利。

當晚,孫司農攜帶著滿滿一大箱子的金銀玉器,前來汪府感謝汪司徒的舉薦之恩。漠北勞軍可是肥差,且不說從中克扣勞軍之資,光是沿途之上地方官吏的孝敬,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孫司農如何能不感恩戴德?

汪司徒起身相迎:“司農大人,請坐請坐!來人,看茶!”

孫司農受寵若驚,汪大人在自己麵前從來都是一副高深莫測,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的樣子,自己何曾受過如此禮遇?

“恩師快快請坐,下官冒昧來訪,打擾恩師清修,有罪有罪。”說完掛了個椅子角坐下來。

以下為題外話,不計字數:突然覺得這部書的情節發展鬆了下來,很不滿意!可書已成稿,若改動需動大手術,很是麻煩,且這部分內容並非可有可無,刪不得。隻有我知道精彩在後麵,可書友們不知道啊!籲請親們多些耐心,一同陪我走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