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空間一片混沌。
而後有古神開天,將一片混沌分開,化為南混沌與北混沌。自此,古神散卻所有,接引了天地間第一縷光,以及,第一絲暗。
《周易》孕育自混沌中心,古神誕生之地,為天書,內蘊天數。
古神給予了世間第一縷光和第一絲暗,而《周易》則衍生了世間第一條“道”。
第一縷光證得大道,成為了太初年間第一位“後神”。隨後,第一絲暗亦同證大道,成為第二位“後神”。
光與暗這兩位太初神靈證道之後,效仿古神,散卻所有,化為兩混沌的白天與黑夜。即光為晝,暗為夜。南混沌為晝則北混沌為夜,北混沌為晝則南混沌為夜,相互交替。
此,《周易》化為三千大道,三千大道衍化數萬小道,如同蛛網連接混沌分開所形成的兩個世界,天地法則初成。
又不知諸年過去,天地法則已無比完善,南北混沌所成的兩個世界亦同樣完整。此,混沌中心又誕生了一位神,古神之後的第二位“先神”,名喚,媧聖。
媧聖創造了生靈,創造了萬物,又將神魂一分為二,擬化《周易》,成為南北混沌之“天數”。
“天數”出自《周易》,本名為“先天之數”,通俗稱,“命數”。
《周易》有言:世間有混沌,混沌分陰陽,便為兩極。謂,有陰必有陽,有光必有暗,有善必有惡。曰:有正必有其反。
則,與這個世界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