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事事動心,辦事活心眼(1)(1 / 3)

多個心眼,你才懂得看人、防人,才不會上當受騙;多個心眼,你才會照顧到他人的感受,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處世高手;多個心眼,你才會在說話之前看看場合,免得說些不得體的話;多個心眼。你才能發現成功機會,並借此踏上成功的道路。

八麵玲瓏,方圓處世

方是做人之本。

方是規矩,是準則,是框架:它規定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怎樣做更是規範。沒有方,世界便沒有秩序,便失去約束。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那些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受愛戴的人物無不具有方之靈魂。

圓是處世之輪。

圓是通融,是弧線,是潤滑。它要求人能適應,會變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為之。圓沒有角,圓不傷人,當然也不易自傷。沒有圓,世界的負荷太重,便不能自理。

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需要掌握為人處世的技巧,才能無往麵不勝。

做人和處世就好比是對待一塊寶石,如果拿起來扔到別人臉上,就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加上圓,誠心誠意地奉上,對方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

可方可圓是一種大智慧,世界上水最弱,但卻有“滴水穿石”、“以柔克剛”之說。

可方可圓,乃是生存之道。人太弱就委靡,太剛就會折斷。人如果一味憑剛性追求,就會失去柔性的功能,在思想上剛性太強,肯定會忽略柔性的作用。真正的人生應是剛柔相濟的人生,這才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情是圓的,理是方的;方如行義,圓如用智。人生好比一本耐看的書。或許是詩歌,或許是散文,或許是小說,也或許是哲學。

方圓做人,八麵玲瓏;圓滿做事,事事順心。人心叵測,凡事最好留一手。

有一位慈祥的師父,把全身之術盡數傳給了一個性情暴戾的惡徒,惡徒學藝出師,不思圖報,反倒認為留著師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憑著年少勇力跟師父決鬥,最後達到了自己罪惡的目的。

與此相反的一個例子是貓與老虎的故事。傳說貓曾做老虎的老師,教它諸般發威、怒吼、卷尾、剪、撲之技,但貓思慮老虎比自己龐大若幹,若日後它欲反撲於我該怎麼辦,遂保留了一手爬樹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臉,怒欲撲食貓老師,貓老師嗖地竄上樹頂,老虎抬頭張望無計可施。

兩例可見,倘若師父留有絕招,也不致身處慘境,慈善反而為慈善所害。

如果為上者沒有留下絕招的“心眼”,恐怕久後難免受製於屬下。英明的從政者發布命令,必使由之而不使知之,這樣才形成一種凝聚力,也即向心力。向心力的形成,是團結的手段之一。

此外,要分別不可使知之的策略,可使之明確要知的政策。這樣,一種不可知、不可測、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種力量。總之,絕招即是除非自己,別人無法了解的招數。並且是左右逢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招數。

絕招之組成,正若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殺得出來,殺得回去。留絕招的基礎是杜絕用感情成分幹預。

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來說,有一點必須明確,那就是這個世界遠非你想象中那麼簡單,做人做事,不妨讓自己多一個“心眼”,隻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絕對製勝的絕招,任何時候你都能處變不驚,因為你可以靜觀時變,而後全力出擊,力挽狂瀾。

“吃虧”也是一種辦事手腕

吃虧是福!不管是大虧,還是小虧,對搞好朋友關係有幫助,你要盡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皺眉。尤其是大虧,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沒有幾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吃虧”的演繹史。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小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這條路子。

王有齡是杭州的一介書生,想往上爬,又苦於沒有錢作為敲門磚。胡雪岩與他也稍有往來。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隻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並非無門路,隻是手頭無錢,十謁朱門九不開。”胡雪岩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絕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集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其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身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

王有齡是個講交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購物,胡雪岩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他與王有齡的關係也更加密切。

正是憑著這種關係,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後來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

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是一種比較高明和有遠見的辦事“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