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向各方打聽
人總是要和其他人交往,同時本性也會暴露在不相幹的第三者麵前,也就是說,他不一定認識這第三者,可是第三者卻知道他的存在,並且觀察了他的思想和行為。人再怎麼戴假麵具,在沒有舞台和觀眾的時候,這假麵具總是要拿下來的,所以很多人就看到了他的真麵目;而當他和別人交往、合作時,別人也會對他有各種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向不同的人打聽,打聽他的為人、做事、思想。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有出入,你可把這些打聽來的資訊彙集一起,那麼大概就可以了解這個人的真性情;而交集最多的地方,差不多也就是這個人性格的主要特色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壞”,那麼就要小心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好”,那麼和他往來應該不會有問題。
不過打聽也要看對象,向他的密友打聽,聽到的當然都是好話,向他的“敵人”打聽,聽到的當然壞話較多,不過“敵人”說的比密友又較接近真相。最好能多問一些人,不一定全問他的朋友,同事、同學、鄰居都可以問,重要的是,要把問到的綜合起來看,不可光聽某個人的話。
當然,打聽也要技巧,問得太白,會引起對方的戒心,不會告訴你實話,最好用聊天的方式,並且拐彎抹角地套。這種技巧需要磨煉,不是三兩天可以學到的。
此外,你也可以看看對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龍交龍,鳳交鳳”,思想是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格了。
除了交友情況,也可以打聽他在家裏的情況,看他對待父母親如何、對待兄弟姐妹如何、對待鄰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負麵的答案,那麼這個人你必須小心,因為對待至親都不好,他怎麼可能對你好呢?若對你好,絕對是另有所圖。
如果他已經結婚生子,那麼也可看他如何對待妻子兒女,對待妻子兒女若不好,這種人也必須提防。若你觀察的是女孩子,也可看她對待先生孩子的態度,這些道理都是一樣的。
真正的知音往往在患難中感知
人在世上可能有很多朋友,但知己很少,人們常說“人生難得一知己”。能得一知己是幸運的,許多事不必說他就能知曉,他深知你心中的每一根弦和音調,在你彈出第一個音符時,他已知道其全部。這就是自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歎。知己乃知音,理解才知己,歐陽修被貶後,因心中憂憤,於是遊覽山水而寄予其中,因沒有人理解,而發出了“人知從太守遊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的感傷。
公元前93年,司馬遷有位叫任安的朋友,在益州做刺史時給他來了一封信。信中說:“於長兄,你現在做著中書令這樣的大官,掌管著國家的機要,地位顯赫,又能夠經常見到皇上。你本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多向皇上推薦些有才能的人,讓他們有為國家做貢獻的機遇。可是我從來沒聽說過你推薦過誰,這是你的失職啊!說實在話,我對你很失望。”司馬遷沒有給任安回信,對朋友的批評也沒有做任何的解釋。
兩年之後,任安大禍臨頭,被關進了監獄。原來在漢武帝和太子爭戰的時候,太子曾以皇上的名義調動任安的兵馬。任安沒有發兵,沒想到漢武帝取勝後,認為任安是太子的親信,竟下令逮捕了他。到這年秋後,任安就要被處以腰斬的極刑了。
司馬遷聽到這一消息大吃一驚。他再一次看到皇帝的殘忍,因為有親身體驗,他非常同情任安,在別的大臣都紛紛表白和任安沒關係的時候,司馬遷卻找出任安以前給他的那封信,心想:“少卿啊,我本來不想給你回信了。現在,你遭到大難,我倒要寫封信安慰安慰你。我和你有過同樣的遭遇,知道人在這個時候是多麼希望朋友的幫助啊!”
司馬遷在信中寫道:“你當初寫信,讓我推薦有才能的人到朝廷做官。可是我聽說,人世間最大的恥辱就是像我這樣,受了腐刑。自古以來,人們都不和受了腐刑的人交往,我又怎能去推薦天下的人才呢?我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很有才幹,也曾希望得到皇上的賞識,可誰知道,我隻是為李陵說了幾句話。就激怒了皇帝,受到了這樣的腐刑……受刑後,我一想到自己所受的恥辱,就覺得沒臉見人。我曾想到過死,可我的史書沒有寫完,父親的遺願還沒有實現,我還不能死,無論如何,也要活下去。隻要我寫完史書,後人就能得到它,我受的恥辱也就得到了補償。到那個時候,就是把我千刀萬剮,我也不後悔了。”
任安被關在監獄裏度日如年,他是多麼希望有人來安慰啊!可是他往日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個都躲得遠遠的了。他隻能獨自歎息。忽然有一天收到了司馬遷的來信,任安讀了一遍又一遍,感動得淚流滿麵,說道:“子長兄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你雖然身體殘廢了,可你身殘誌不殘,你是真正的男子漢!你和你的史書,都將永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