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拜入九宮(下)(1 / 2)

春秋樓頂,但見偌大一層樓裏僅設了一扇房門。

見翟蓮微露詫異,謝洵才將房門推開。一眼望去,盡是些高矮不一的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地雕刻著各種字體,用紅筆勾勒出一幕幕傳奇。仔細分辨,有的顏色尚且明亮,有的卻已暗淡脫落,可見石碑保存的年月亦有許多出入。踏步進房,翟蓮頓生曆史滄桑之感,眼角每一處都充斥了莊嚴與肅穆,就像白水坡見到的九尊石像一般,竟讓人有種鞠躬作揖的衝動。

謝洵麵容肅整,朝著各個方向深深一拜,才轉身道:“這便是存放九宮曆代知名先輩事跡豐碑的‘汗青房’了。”

翟蓮頓時了然,無怪油然地心生敬畏,於是效仿謝洵,深深一拜,這才打量起一座座碑文來。

“孫埔,兵家第七代族主,景帝時人也。第十一任百草穀主,曆位九年,卒於武帝征和元年,享年五十四。元光六年,助衛車騎直搗匈奴龍城,斬首七百餘人,拜偏將軍。與關內侯(戰後,衛青被封為關內侯)結為異性兄弟,屢破強敵,功勳顯赫,未嚐一敗……”

“朱膺,縱橫家第十二代族主,九流集二十九任司營,成帝時人也。幼而固疾,常年不愈。然其智計無雙,以弱冠之齡遊俠民間,懲惡無數,屢破奇案。曾以一己之力斬除黃河惡蛟,撫平水患;智鬥王家(就是王莽所在的那個家族)權貴,散財貧苦;假盜天火以欺昏君,指罵紅顏誤王朝。歎天妒英才,卒於綏和二年十二月末,享年二十五。”

“牧康,大將力牧第五十三代孫,東漢明帝時人也。永平十六年,任大將軍竇固先鋒,大敗北匈奴,封破虜將軍。又奉命護衛副司馬班超出使西域,敗鄯善勇士,挫大月氏神巫。後任九流集三十七任司營,在位二十一年,卒於安帝延平三年,享年七十四。”

閱罷數座石碑,翟蓮感歎之餘更多的卻是疑惑:“在下隻道奇門中人超脫俗世,原來亦會於朝野走動?”

“這是自然,九流集設立之初衷,便是為了匡扶正義,暗助貧苦。這些先輩多數便是出自這九流集,許多時候與朝野亦有交集。試想外族入侵,若能將之平撫,是否便為百姓省卻一場戰亂?佞臣亂政,若可警醒君側,是否可令許多忠臣免遭迫害,不致使社稷崩塌?

“隻是,先輩們立下不世功勳,最後皆是祈求當朝皇帝,將其一筆於史冊上劃去,如此胸襟卻是難得的。是以,後人為了緬懷彼等,便在春秋樓內設了這個房間,亦不至使其無名於後世。”謝洵似乎頗為自豪,緊了緊拳頭,忽而滿懷興奮道,“說起來,年後,我五人便要參與九流集試煉,若能成為其中一員,便是莫大的榮耀嗬。”

“想必以五位本領,必能得償所願。”翟蓮由衷祝福道。

兩人言談許久,謝洵也已將傷感拋開,愈說愈是高興:“翟兄弟一身武功亦是不弱,此次於白水又當記以首功,若能求得門中長輩收作徒弟,學得一身本事,日後入這九流集亦非難事啊。”

“隻是,在下終歸外人,能得岑老收留已是慶幸,哪敢奢望其他。”翟蓮一詫,擺手推辭道。

“哈哈哈,”拍了拍翟蓮肩膀,謝洵搖頭道,“切莫做如此想,我九宮門設立之初便是融合諸家,博采眾長,方有如今魁首景象。你可曾聽聞當今晉陽城太守?說起來劉師叔當年亦是因大長老之故,才拜入九宮的。”

翟蓮隱約記得劉琨大名,聞言點了點頭,心思卻已放在回憶之上,可惜許久仍不能想起,隻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