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買!”摩根欣喜若狂,應聲答道。
真是天賜良機,5000支步槍!這消息對北方軍隊來說極具誘惑力,當然,巨大的利潤也使摩根垂涎三尺。槍很快被山區義勇軍司令弗萊蒙特少將買走了,與此同時,56050美元的巨款也彙到了摩根的賬下。
然而,這畢竟是一批報廢的槍支,“這是比南軍更可怕的武器。”由於錯買了槍支而以瀆職罪被免去司令職務的弗萊蒙特少將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為了穩定開始惡化的經濟和進一步加強軍隊力量,美國北方聯邦政府決定發行4億美元的國債。在當時的條件下,數額如此巨大的國債,一般隻有在倫敦金融市場上才能銷售出去。但是在南北戰爭中,英國支持南方的政府軍隊,這樣,這4億元國債便不可能在倫敦上市了。但是如果不發行這4億元國債,美國經濟就會進一步惡化甚至麵臨崩潰的危險,對南方的軍事行動更加不利。
政府的代表想到了華爾街神通廣大的摩根,當問及摩根是否有辦法解決時,摩更自信地回答:“我會想盡辦法解決的。”摩根巧妙地與新聞界合作,積極宣傳美國經濟情況和戰爭的未來趨勢,摩根親自到各州演講,鼓勵人民起來支持政府的政策,向人們反複灌輸購買國債是愛國的表現。在摩根的不懈努力下,廣大的美國人不惜拿出大筆資金購買愛國國債。就這樣,4億美元債券奇跡般地銷售一空。當國債銷售一空時,美國政府官員用驚訝而敬佩的眼光注視著摩根,似乎他是一位愛國的大英雄。摩根現在以全勝者姿態出現了,他不僅名正言順地從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筆酬金,而且令摩根不敢相信的是,輿論界開始大肆吹捧摩根是美國的英雄,白宮也開始向他敞開了大門。
1871年,在普法戰爭中,法國慘遭失敗。由於必須支付德國50億法郎的賠款,法國的經濟即將崩潰,全國陷入一片混亂中。法國政府要維持下去,必須要有巨額資金來融通。因此法國政府決定發行2.5億法郎的巨債。
摩根獲悉這件事情後,立即與法國總統密使談判,他決定承攬推銷這批國債的重任。當他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好友克查姆時,克查姆不禁大吃一驚,連忙驚呼:“我的上帝,摩根先生,你這簡直就是要挑戰華爾街的遊戲規則和一貫傳統。
克查姆說的一點也不錯,摩根的想法是從根本上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
因為當時的傳統是: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敵視。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為一己私利不顧信譽,不擇手段,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一旦有經濟利益,誰有機會誰獨吞;即使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讓別人染指。即使各金融單位迫於形勢聯合起來,也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有人形象地把這種聯合比喻成夏天的天氣,說變就變,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方式叫“海盜式經營”。
針對這種情況,摩根想:能不能把華爾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銀行都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辛迪加組織形式的最大益處,就是把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如果這樣,巨大的國債數額所冒的風險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摩根甚至這樣想: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組成一個信息相互溝通、協調的統一整體。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起可靠的商業信譽。對內,經營利益均沾。這樣有什麼不好呢?但那些堅持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的投資商人,會接受嗎?
為了試探他們的態度,摩根通過克查姆把這種想法透露了出去。結果正如摩根所預料的那樣,消息一傳出去便立刻如在平靜的水麵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雖然摩根憑借著過人的膽略和遠見卓識意識到:這一場暴風雨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捍衛華爾街規則與傳統的投資商人,勢必會群起反對。
“他太膽大包天了!”
“金融界的瘋子!”
“無法無天了,簡直不像話!”
摩根一下子成為眾目所視的焦點人物,他已經被輿論的激流漩進了爭論的漩渦中心。
摩根也充分意料到了這一點,他反而越來越鎮定,因為這正是他所預期的,機會女神正向他走來。
摩根的擁護者開始聚集在他的周圍,與反對派爭得麵紅耳赤。摩根靜待機會的成熟,始終緘口不言。
著名的反對派以《倫敦經濟報》的文章為代表,《倫敦經濟報》猛烈抨擊道:“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由匹保提的接班人——發跡於美國的投資家承購。為了消化這些國債並想出了所謂聯合募購的方法,承購者聲稱此種方式能將以往集中於某家大投資者個人的風險,通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而分散給一般大眾。乍看之下,危險性似乎因分散而減低,但若一旦發生經濟恐慌時,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將猶如排山倒海之勢快速擴張,反而增加了投資的危險性。”
而摩根的擁護者則大聲呼籲:
“華爾街舊有的金融規則隻能助長經濟投機,這些舊有的規則與傳統隻會有害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信譽。投資業不是靠坑蒙拐騙獲取利潤,而是靠光明正大來賺錢。”
輿論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每個人都會在它的腳下動搖。軟弱者在輿論麵前會對自己產生疑問。而隻有強者才是輿論的主人,輿論是強者的聲音。
在每個人都感到華爾街的金融業前途未卜而不敢輕舉妄動時,人們也意識到華爾街不再需要喧鬧,華爾街堅持傳統觀點的人們開始退卻了。他們紛紛說:“現在華爾街需要的是安靜,而不是什麼規則。”
最終,人們把平息這場爭論的希望寄托於摩根,也就是說人們在不知不覺地把華爾街金融業的指揮棒交到了摩根手中。摩根再次被機會女神垂青了。
在眾望所歸的形勢下,摩根憑借超乎尋常的商業戰略思想和敏銳的洞察力、決斷力迅速穩定了華爾街的金融形勢,建立了由各大銀行聯合形成的一個規模宏大且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摩根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環境裏,表現得鎮靜自若、大智大勇,最後取得了全麵的勝利。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他是金融業的強者。
摩根作為打破華爾街金融業舊的傳統和規則並開創華爾街新紀元的金融巨子,他一生的信念就是追求金錢,不管采用什麼樣的方式,哪怕是囤積居奇。總之,在摩根的一生中,他賺的錢不下百億。
摩根依靠投機商業獲得了巨額的財富,但同時他對投機深惡痛絕,他成功地對華爾街的這一弊端進行了改造,並且創造了一整套先進的經營管理體製和經營管理理念。為了聚斂財富,他不擇手段地投機經營,同時,他又尊重並提拔忠於職守的職員。所有這一切都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個謎團,一個投機鑽營的摩根,一個反叛傳統創建新秩序的摩根,一個尊重職員的摩根……
猶太智慧點撥:
投資市場變幻莫測,而財富往往隻青睞審時度勢、敢於冒險的人,因此,追求財富的人應該具有超人的膽識與智慧,這樣才可以占盡先機,做金錢的主宰。
5.分散風險,優化投資最穩妥
塞滿錢包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錢包空空也確實是不可原諒的罪惡。
——猶太智語
猶太商人認為用錢去投資賺錢,比依靠出賣體力掙錢要強得多,所以一定要學會投資賺錢的技巧和方法。投資自然要有風險,無論是股票、證券投資還是興建實業,擅長投資理財者財富會像滾雪球似地不斷增長,不善投資理財者可能會血本無歸。因此,如何投資便成為一個擺在投資者麵前的現實問題。實踐證明,分散風險是最有效的方法。即如同通俗的語言所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投資必定有風險,無論何種投資都存在著風險性,情況時好時壞,趨勢難以把握,如果把所有的資金投入到唯一的項目上,往往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獲得高額的回報,二是一敗塗地、血本無歸。那麼,如何減少甚至避免投資的風險性呢?分散投資是最佳的方法。你投資的項目越多,得到好處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以試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一項投資組合含有10種股票,每種股票的期望報酬率在10%到20%之間。如果投資者冒較大的風險,他將所有的資金投到報酬率為20%的股票上,然而他獲取20%的報酬概率是很低的;如果他把投資分散到幾種股票上,他獲取15%報酬率的概率就非常大。這種投資方式有人形象地比喻為“分籃子裝雞蛋”。將雞蛋分別放在幾個不同的籃子裏,即使一個籃子打翻了,其餘的雞蛋仍然完好無損。
猶太人有一種分散投資的投資理念,簡單地說,就是增加投資的種類以降低投資風險。操作方式是這樣的,為了確保投資資金增值回收,在購買股票時不能隻買一種。在決定大額資金的投資方向時,不能隻在某一方麵投資,除了股票外,還可以考慮房地產、黃金、藝術品、建築等。這種分散投資具有降低風險的作用。其原理就是憑借各投資項目,不可能共同漲、跌的規律,即使各投資項目齊漲或齊跌,其漲跌的幅度也不會相同。所以,當幾種投資構成一個投資組合時,其組合的投資報酬是每項投資的平均值。投資組合的益處是因為不同的投資項目雖然有的虧損有的盈利,但可以相互抵消大部分投資風險,因而能有效地降低整個投資組合因某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隨著投資組合中投資種類的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也隨之下降,這就是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的原理。
投資組合中各投資項目的齊漲齊跌的現象愈不明顯,或是報酬率呈現相反走勢,投資風險就越低。盡量選擇價格走勢與原有投資組合相反的投資項目,例如,投資黃金就是分散風險的最好投資項目。從黃金價格波動的情況看,黃金投資是風險相當高的投資,但是黃金價格走勢和股價走勢恰恰相反,通常當股價在下跌時,黃金價格就有上漲的傾向,尤其當遭遇國際上的重大變革,如戰爭、政變或通貨膨脹時會導致股價大跌,黃金價格反而上漲,所以它是個分散投資風險的好項目。若將此原則延伸到股票投資方麵,為了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最好選擇多種產業的股票。因為共同的經濟環境,會對同行業或相鄰行業帶來同樣的影響,隻有不同行業、不相關的企業才有可能此損彼益。即使有不測風雲,投資多種行業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全軍覆沒”。
在實際投資活動中,並不是投資的種類越多越好。據有關方麵的數字統計,在投資組合裏,投資項目每增加一種,風險就相對減少一些,但如果投資項目無限度地增加,其降低風險的能力也就越來越低。當達到投資項目極限時,減少風險的作用就幾乎不存在了,這時往往會得不償失,因為隨著投資項目的增多,消耗的精力和銷售傭金等方麵的費用都相應地增加,投資成本無疑就會增大。所以,進行投資組合要把握一個“量”的問題。同時,投資組合並不是投資元素的任意堆積,而是各類風險投資項目的恰當組合,也就是說還要把握一個“質”的問題。最理想的投資組合體的標準是收益與風險相吻合,使你在擔當風險的前提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不要隻顧著分散風險,必須衡量分散風險產生的效果,因為一切的投資都是為了創造經濟效益。隨著投資項目的增多,風險固然下降,相對的管理成本卻因此上升,因為要同時掌握過多投資項目的變化情況並非易事。
當然,分散投資並不能絕對避免風險。最佳的投資組合也隻能消除特異性風險(即不同公司、不同的投資工具所帶來的風險),而不能消除經濟環境方麵的風險。風險管理的目的隻是了解風險、駕馭風險進而降低風險。
猶太商人認為,如果有閑置資金就應該及時用來投資,投資是一種很好的生財之道。但這並不是說這筆資金投出去就一定能賺錢,因為任何投資項目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大額投資與公司的命運緊密相連,是決定公司前途命運的關鍵。影響公司投資的因素很多,猶太商人們認為下麵幾個因素在投資時必須著重考慮:
(1)投資者的決策力
投資者的決策力是指,投資者根據生產經營環境和公司經營實力,從不同的投資方案中選擇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的能力。
(2)投資環境
認真分析投資環境,是做好投資決策的基本前提。對公司投資具有明顯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文化狀況、相關資源、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及投資單位的軟件硬件環境等六個主要方麵。
(3)投資行業的科技水平
當某一行業的技術進步速度加快時,行業內部的投資機會就大幅度增加,從而引起該行業內廠商投資水平的相應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即使僅僅出於維持生存著想,也會產生投資。所以,某一產業領域中技術進步的加快,往往會影響其他產業領域的投資水平。總之,隻要社會生產的技術變革速度加快,無論這種變革是全麵的還是局部的,都會推動公司投資需求的擴大。
(4)市場需求動態
各種商品的銷售狀況和發展趨勢都會通過市場反映出來。公司在進行某項投資之前,首先應該對此項投資的市場情況進行預測。如果社會上有足夠大的潛在市場,就有必要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