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參加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幾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幾天前見過麵,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麼特別目的,隻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經很熟了一樣。
某甲不大高興,因為他對那個人沒有業務關係,而且也隻見了一次麵,他就這樣子打電話來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麼好!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以這位某甲的“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某甲的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係是名利場上的必然作為,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還是必須注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在人際場上搞關係之所以要循序漸進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①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
②每個人都有“自我”,若想使關係發展得快一點,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隻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麵了。
假如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好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不是善類,你不是自投羅網嗎?如此說來,與人交際凡事要留一手,搞人際關係不要著急,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以贏得更多朋友和保護自己。
存儲你的感情賬戶
講究情義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中國人尤其如此。“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的結果。
有些領導者深知其中的奧妙,會不失時機地進行感情投資,對於贏得部下的好感,聽命於他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爵祿自然也就高了,“一將成名萬骨枯”嘛!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有人奇怪地問道:“你的兒子不過是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你為什麼倒哭呢?你兒子能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哪!”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裏是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衝鋒在前,終於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也活不長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了這樣“愛兵如子”的統帥,部下能不盡心竭力,效命疆場嗎?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就是一個注重感情投資的人,他曾說過:“最失敗的領導,就是那種員工一看見你,就像魚一樣沒命地遊開的領導。”他每次看見辛勤工作的員工,都要親自上前為其沏上一杯茶,並充滿感激地說:“太感謝了,你辛苦了,請喝杯茶吧!”正因為在這些小事上,鬆下幸之助都不忘記表達出對下級的愛和關懷,所以他獲得了員工們一致的擁戴,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自己就要先那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卸下你的情感“包袱”
讓朋友欠你個人情並不是件太難的事,同樣,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
人情是必須回報的,但是,如何回報,何時回報,回報的代價是多大,卻從來沒有什麼定規。如果你欠了小情,卻還了大的,豈不吃虧?如果你欠久了,難以還,成了負擔,豈不糟糕?所以,如果你想在人際場上不吃虧,就要學會做人情,也要懂得努力讓自己盡量避免欠下朋友的人情。
《論語》上說:“惠則足以使人。”意思是說,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喚人了。所以,對朋友的小恩小惠、大恩大惠要慎重,能不接受的盡量不接受,“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這一短。若想再長起來。就必須替朋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