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倘若話尚未完全說死,則使對方感到事情也並非毫無希望,也許經過更多的努力或者經過一段時間機會降臨,事情會向好的方向轉化,因而情緒趨於穩定。
然而,我們並不是說凡事都要模糊表態。任何事情的發展變化都得有個過程,有的還得有一個相當長的演變過程。當事情處於發展變化初期,實質性的問題尚未表露出來,這就難於斷定其好壞、美醜、利弊、勝負。這時,就需要等待、觀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貿然行事,信口開河。
有些經驗豐富的人遇到這類問題,用幾句幽默話語,如引用一則寓言故事或一則笑話,而不作直接的回答,留給對方去思考、尋味。這可以說是“模糊表態”中的高招了。
恭維話要說得巧妙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恥笑,主要是因為:一來做高帽子的確很不費力,可以日產萬頂;二是人人喜歡,趨之若鶩;三則是因為品味低俗、令人生厭的偽劣“馬屁”隨處都是。
其實恭維也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質地的類別。上等品被稱為“讚美”、“讚揚”、“讚許”、“稱頌”等,下等品則被貶為“討好”、“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獻媚邀寵”等。上等的恭維有幾個主要原則:①無論真假卻令人樂於信服;②不著痕跡,不動聲色,使人渾然不覺;③氣味芬芳宜人,遠離點頭哈腰;④富有新意,而非陳詞濫調;⑤尺寸恰當,份量適中,正中下懷。
可見,戴高帽看似簡單,其實最難。上下之分在於品味,奧妙之處存乎於心,不一而足。要想脫開令人生厭的廉價低俗,又不能過於提高成本,沒有好的生產技術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當小心謹慎,全力對待,否則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恭維別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所謂的“拍馬屁”、“阿諛”、“諂媚”,都是技藝拙劣的高帽工廠加工的偽劣產品,因為它們不符合讚美和恭維的標準。
高帽盡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規格才行。濫做過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讚揚招致榮譽心,榮譽心產生滿足感,但人們發現你言過其實時,常常因此感到他們受到了愚弄。所以寧肯不去恭維,也不宜誇大無邊。
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同時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味。不論用傳統交際的眼光看,還是用現代交際的眼光看,阿諛諂媚都是一種卑鄙的行為。正人君子鄙棄它,小人之輩也不便明火執仗應用它,即使被人號稱的“拍馬行家”或“馬屁精”,也會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話:“巧言令色鮮矣仁。”
在現實的交往中,大凡向別人敬獻諂媚之詞的人,總是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自信不足而自卑有餘,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表現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隻好采取一種不花力氣又有效益的途徑——諂媚。如何做好高帽呢?
(1)恭維話要坦誠得體。必須說中對方的長處
人總是喜歡奉承的。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應一個人的心理,因而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
(2)背後稱頌效果更好
羅斯福的一個副官,名叫布德,他對頌揚和恭維,曾有過出色而有益的見解:背後頌揚別人的優點,比當麵恭維更為有效。這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後表揚人,在各種恭維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興的,也最為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某人在我們背後說了許多關於我們的好話,我們會不高興嗎?這種讚語,如果當著我們的麵說給我們聽,或許反而會使我們感到虛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誠心的,為什麼間接聽來的便覺得悅耳呢?因為那是發自人內心的讚語。
(3)不明目張膽地討好人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時,乾隆非常重視,常常親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錯來,覺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珅和其他大臣,為了迎合乾隆的這種心理,就在抄寫給乾隆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讓乾隆校正。這是一個奇妙的方法,顯示出乾隆學問深,這樣比當麵奉承,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書稿,別人就不能再動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於是,這些錯誤就傳了下來,今天見到的殿版書中常有訛處.有不少就是這樣形成的。
和坤工於心計,頭腦機敏,善於捕捉乾隆的心理,總是選取恰當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歡心。他還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進行細心觀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乾隆的脾氣、愛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麼,不等乾隆開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慮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寵愛。
和坤拍馬屁高在兩點: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讓對方渾然不覺卻全身舒坦,因為他做得無聲無息,不著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