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約瑟夫·赫希洪出生在東歐拉脫維亞的一個村子裏,他是家裏13個孩子中的第12個,幼年喪父。6歲那年,在母親的帶領下,他們搭火車,乘輪船,經過長途輾轉,最終來到了美國紐約市的布隆克林。母親和姐妹們租了一間房子,開始了極為辛酸的生活。後來他曾說:“我簡直是從地獄裏走出來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赫希洪生活在貧民區裏,從小就十分明白錢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有一回,那時他還是一個小學生,偶爾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旁邊走過,聽人說,這裏就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地方,他馬上就被迷住了。他的眼睛突然睜大了,站在窗外看著人們打著各種各樣的手勢,就像在說啞語一樣。
赫希洪咬著牙齒發誓:“我一定要到這裏來!”
這個誓言一直在他的心裏燃燒……
3年之後,赫希洪果然來到紐約證券交易大廈,當時他隻有14歲。可是他的運氣不是很好,因為那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他不知道這些,他想在這裏落腳謀生。
赫希洪向幾個正在交易所門口打牌的人打聽,問在這裏能不能找到工作,可是那些人並不回答他的話,隻是哄堂大笑。他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些人是在笑他,可是他太向往這裏了,並不在乎這些……
他一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地尋找工作,一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地詢問,一直問到了120號的依奎布大廈,最後在愛默生留聲公司找到了一份在中午的時候還要給總機接線的辦公室工作。
他在這裏老老實實地幹了半年。一天,他很莽撞地給總經理韋克夫提出要求,他更喜歡做的工作是畫股票曲線圖和製圖表。韋克夫居然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此他與股票沾上了邊,成為了一個股票製圖員。
經過3年的努力,他成為了一個專業的股票製圖員,對股票的買賣有了很深的了解。就在17歲那年,他還給母親買了一幢房子,一家人的生活終於進入了小康。可是好景不長,一次股市狂跌,他買進了一家鋼鐵公司的股票,最後賠得一分不剩,他幾乎成了一個窮光蛋。
那次失敗給他上了一堂深刻的股票課,從此以後他更加小心翼翼,因此順利多了。1929年是赫希洪最幸運的一年,也是美國曆史上股票最熱鬧的一年。
他後來回憶說:“那一年,醫生和屠夫都放下了自己手中工作,加入買賣股票,人們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赫希洪是一個玩股票的老手了,他知道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股市馬上就要下跌了。他急忙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全部拋了出去,足足賺回了400萬美元。這是他30歲以來所看到的最多的錢!他知足而退,帶著這一大筆錢躲得遠遠的。
就在赫希洪將股票剛剛出手不久,股票就一路狂跌,連美國的銀行都紛紛關門,他決心再也不炒股票了,他看到數以百計的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乞丐,冷汗就不停地往下滴!
滴著冷汗當富翁,就是赫希洪大決心的回報。金錢使很多人都會像吸血蒼蠅一樣貪婪,最後在一夜之間經曆了由富翁到乞丐或由乞丐到富翁的曆程。經過失敗之後,赫希洪最後清楚了:什麼叫適可而止,什麼叫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