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1:鵝
民國篇
鵝是最清潔、最好玩的一種動物,它的形狀像鴨,可比鴨又大得多。頭上有一個高而紅的冠,身上的羽毛潔白鮮明,非常美麗。
我們學校前天買了一隻鵝,聽說是雄的,它叫起來,聲音非常洪亮。有時我們給它東西吃,它把頭頸伸得很長,十分有趣。晉朝時有一個書法大家,叫王右軍,他很喜歡鵝。他的字寫得很好,如果人家請他寫字,先要送鵝給他,否則就不高興寫了。這故事可以說是與鵝有關的趣味故事。我知道這些趣味故事,都是從兒童故事書《鵝媽媽》上讀得的。鵝倒是一種清高的動物呢!
佚 名
點評:民國的小學真不賴,還養鵝,每次下課學生跑去喂鵝的景象也是別有一番趣味吧!而如果讓鵝與大家一起坐在教室裏上課,那實在是一件更美妙的事。
當代篇
怕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是呀!鵝是多麼美麗,多麼惹人喜愛,但是現在我卻覺得鵝不那麼美麗,不惹人喜愛,反而覺得它非常嚇人而又凶狠。
今天,我到姐姐家去玩耍。剛到她家門口,就看見門口有許多大白鵝。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這些鵝,覺得它們簡直太可愛了。一雙眼睛嵌在白白的臉上,頭上還有一個高高鼓起的冠。我見了忙高興地說:“姐,我們去看鵝好嗎?鵝太美麗了!”姐姐連忙說:“不行,不行,鵝非常凶,會嚇壞你的,就連我見了也都退避三舍,你還是別去吧!”
我聽了半信半疑,鵝怎麼會嚇人呢?那麼可愛的小東西。真奇怪!我很快吃完飯,“咚咚咚”,趁姐姐不注意,我溜到鵝圈旁,有兩隻大白鵝在吃草,隻見鵝用扁扁的嘴一扯,草就被它吃了。我走過去,鵝看了看我,連忙朝後退,我也緊跟上去。突然鵝轉過頭來,把頭朝前一伸,兩個翅膀直扇,朝我猛撲過來。“我的媽呀!”我忙開溜,嚇得我兩腿直打哆嗦,幸好鵝跑得沒我快。姐姐這時剛好出來,見我滿頭大汗,神情緊張,便問我怎麼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姐姐,姐姐笑著說:“嘿,不聽你姐的話,自討苦吃。”
真不知怎麼回事,可愛的大白鵝表麵上看起來那麼乖,可一旦凶起來卻讓人嚇得要命,不知唐代的鵝是否也這樣凶神惡煞?
六年級 崔鵬程
點評:唐代流行以胖為美,鵝太肥跑不快,所以鵝不敢凶,怕被吃了。
主題2:蟋蟀
民國篇
蟋蟀
八九月之交,有蟲名蟋蟀,匿處於草野瓦礫之間。振翅發聲,其鳴唧唧。善跳躍,性好鬥。兒童常捕以為嬉,蓄之瓷盆之中。飼以飲食,引之使鬥。用草拂之,則各張其口,互相爭齧。敗者逃,勝者張翅以鳴得意。噫!同類相殘,吾甚有感也。
佚 名
點評:寥寥數字,就寫出了蟋蟀的神韻。蟋蟀之間“同類相殘”,不過是激情過度而引起的親密行為,而人類之間“同類相殘”,何其殘忍,竟連蟋蟀都不如!
當代篇
捉蟋蟀
暑假,我正在院子裏乘涼,忽然聽見田裏傳來一陣陣蟋蟀的叫聲。我抓著一個瓶子,循著聲音,跑到田裏去了。
走到田裏,不一會兒,就有一隻小蟋蟀進入我的眼裏。我將身體弓成一個半圓形,兩隻手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形,瞄準那隻蟋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扣過去。“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哼哼!”我心想。
打開一看,我眼珠差點兒快蹦出來——蟋蟀不翼而飛了。原來,早在我扣住它之前,它就向前一躍,跳到別的地方去了。我隻好擴大範圍,進行“大搜索”,目光鎖定在一個生鏽的耕種機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好幾隻蟋蟀正舒舒服服趴在那裏悠閑地吃草呢。它們怎麼會一點兒危機意識也沒有呢?我躡手躡腳接近它們,屏住呼吸,趴在草地上,再猛的一扣。“失敗!”我仍然一隻也沒捉住。
不放棄,繼續!在田野裏走來走去,我四處張望,經過一番努力,最終在一株野草上找到了獵物。它正在吃葉子,我悄悄走到它的後背,以“每秒一百萬米”的速度扣過去,“耶!萬歲!終於捉住了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