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朝議 (2)(2 / 2)

昨日,他是故意放縱佑滋國人聚到宮外的。他的本意也隻是讓兩方人馬給皇上施加一點壓力,待時機成熟,再出麵收拾此事,趁機打壓一下二王子翰思的使者,為大王子由加的使者造勢。沒想到淩鉦突然遣親衛隊抓走了所有的人,立時讓他陷入了被動。

眼見被羅信當堂問到此事,他略一沉吟便有了計較,當下從容答道:“有勞將軍垂問,淩釷也正欲把此事稟報父皇!”他又向羅信微微欠身,以示恭敬,才轉身對淩豐涯稟道:“啟稟父皇,昨日兒臣趕回大寧之後,立即就徹查了此事,卻是副城守古焱醉酒誤事,致有此疏忽。兒臣本欲今日朝議過後就將古將軍交與部議。目下,古將軍已被兒臣扣在府中。兒臣馭下不嚴,致有此亂,請父皇降罪。”說罷雙膝跪地,靜候處罰。

這一年來,他掌管京畿防務,大部分的京城將官不是被他收買,就是被他替換。唯有這古焱是吳王淩豐航的偏將出身,生平隻佩服淩豐航一人,連淩豐航好大喜功、不服管束的性情也學了個十足,一向不給壽王麵子。此人嗜酒如命,前兩日,在煙花之地酗酒鬧事,被人拿住,壽王趁機關押了他。見羅信問到此事,需找一個替罪羔羊,他便當機立斷,決定回府後立即處決了古焱。這樣一來,不但替自己洗刷了罪名,也順便除去了一個眼中釘。

聽到這個回答,羅信點頭道:“我原也猜想必是壽王手下人疏忽所致!”頓了一下,他又接著道:“這古將軍與我也曾有過一麵之緣。他頗有才華,唯獨過於貪杯。不想他終究是因酒誤身!”言下不甚唏噓。

聽說是古焱誤事,吳王淩豐航一陣悲痛,出列道:“陛下!這古焱是臣弟一手帶出來的。他如此貪酒誤事,臣弟也脫不了幹係,便請陛下責罰!”

淩豐涯見淩豐航悲痛,離了禦座,驅前幾步,扶起了他,勸慰道:“三弟不要自責!若是所有曾經追隨過三弟的人犯過,三弟都要負責的話,隻怕再多幾條命也是不夠用的!”說罷,又對淩鈳道:“鈳兒過來!快送你皇叔回府,好生伺候著!”淩鈳趕緊上前攙住淩豐航,徐徐退出了議政殿。

又看了伏地請罪的淩釷一眼,淩豐涯終於緩緩開口道:“釷兒馭下不嚴,致令多人幹擾宮廷秩序,便罰去你一個月的俸祿!你可服氣?”

淩釷恭敬叩首道:“兒臣思慮不周,識人不明,父皇不以重罪責罰兒臣!兒臣謝過父皇!”

淩豐涯點點頭,對身邊負責草詔的禦書官劉亭道:“劉亭擬旨:寧王淩鉦,不遵號令,私自遣兵,罰去三個月俸祿!著寧王淩鉦立即恭送佑滋國使者回佑滋國別館,親往致歉,妥善解決此事!”聽到這道旨意,一眾支持淩鉦的人都鬆了一口氣,知道皇上並沒有當真怪罪淩鉦“私自出兵”的意思。

看了眾人一眼,淩豐涯又接著道:“再擬旨一道:寧王淩鉦,心懸父皇安危,舉止慈孝、處事決斷,賜玉牌一枚、端硯一方。著其認真籌備出使事宜,按期出使佑滋國!”說著,臉上掛出了一絲笑容。

聽到這道聖旨,淩釷臉上禁不住閃過一絲失望之色,知道畢竟不能使皇上改變心意。調整了一下心態,他又伏身道:“啟稟父王!兒臣府中有一位鍾城先生,精通佑滋國的語言和諸般風俗禮儀。兒臣欲薦此人為四弟通譯!”

淩豐涯看了他一眼,點頭應允了。他本也不放心把所有權力都下放給淩鉦。各方都有些人,才能保持時局的平衡。任何時候,他都不會放縱任何一方獨大。

此後,眾人又議了片刻,終於定下了兩位副使的人選。一位是新科狀元翰林趙孟龍,一位是禮部朗官張益寒。那趙孟龍新入翰林院,還沒有什麼特別的立場;張益寒卻與壽王關係密切。眼見皇上允許了張益寒為副使,淩釷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好不容易議完此事,皇上又帶領群臣慢慢議了幾件要事,正準備散朝,忽見心腹太監瓦良拿了一個折子疾步進來,臉帶喜容。待恭敬行禮之後,便湊到皇上身邊耳語幾句,遞上了折子。皇上展開一看,龍心大悅,忍不住放聲大笑。眾人都莫名地看著皇上,不知何事惹得他如此高興。

看著皇上歡愉的表情,淩釷心中突然掠過一絲不祥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