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一十五章蘇卿的反思(1 / 2)

大範圍的股權激勵固然最後會流於形式,甚至成為限製員工的一種方式,但是合適的股權激勵並非沒有好處。

大多數創業公司,都是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創業團隊甚至某些能力極強的員工綁在戰車上,直到一次又一次的融資把現有的股權稀釋殆盡。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股份卻是對擁有股權的員工們最好的激勵,是這些行業精英們可以忍受創業期間無休無止的加班和低廉報酬的最重要倚仗。雖說很多創業公司走到最後連創始人都被資本用各種手段擠出公司的管理層,擁有股權的員工手中的股份也在融資中不斷被稀釋,最後獲得的利益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卻還是有著無數人前仆後繼的去爭那一點股權。

其實這些人大多都不是出自利益的考量,隻不過是為了那種虛無縹緲的希望。一家公司IPO之前進行的路演,說到底就是講故事,通過講故事勾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才能在金融市場上成功圈到錢。同理,每一個創業型公司的成功,它的創始人或是創業團隊中都有一個擅長講故事的人,隻不過他們講故事不隻是為了風投手中的熱錢,還為了招收到足夠的人才。

人,不是一種容易滿足的動物。準確的說,這種不滿足也是整個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正是因為人的不滿足,才從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發展到勉強果腹的奴隸時代,再到勉強溫飽的封建時代。而工業革命使得人們沒有了溫飽的困擾,開始向更多的領域發展。互聯網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的不滿足才誕生的。

同樣,現在的傾城集團確實有在華夏範圍內絕無僅有的超高薪酬和優渥福利,但是這樣的薪酬和福利還是會有人不滿足的。普通員工還好,能力沒有那麼高,自然也不會有太大的野心。但是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精英們不一樣,雖然傾城集團給的薪資福利足以讓他們在首都都能過上中等以上的生活,但是他們不會滿足。

有了帕薩特,想要換奧迪;有了奧迪,想要換奔馳……物質層麵的享受還隻是一方麵,對於這些在整個華夏都算得上是精英階層的人來說,物質方麵的滿足永遠都不會是終點。理想,想要做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的衝動,在這些人之中從不會少。

蘇卿可以負責任的說,現在傾城集團的高層人員中,除了宋悠悠以外,其他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野心。若是蘇卿繼續抱著自己的股權不放,恐怕用不了十年,整個傾城集團的高層就得換一遍。

不過現有的傾城集團高層人員倒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有些人走了,蘇卿大可以通過內部挖潛找出人來替上位置,倒是還能給新人讓位。但有些人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馬畫藤,比如宋悠悠,再比如賀海峰夫婦。有的是出於能力,有的是出於背景,傾城集團若是離了這些人,恐怕前路就會多坎坷了。

所以有選擇性的大額股權激勵便很有必要了。對於現在的傾城集團高層來說,別說是整個集團的股權了,就算是傾城集團旗下幾個子公司的股權,也足夠讓他們死心塌地地綁在蘇卿掌舵的這條大船上。

傾城集團旗下的幾個子公司都有極大的市場前景,不管是地產還是互聯網方麵,都有潛質發展為數百上千億美金資產的巨無霸。當然,就目前來看,最有前途的還是ICQ公司以及傾城遊戲,至少是唯二的擁有穩定盈利能力和美好市場前景的子公司。

不過在蘇卿看來,對於高層們的股權激勵暫時還不考慮傾城集團的股份,就算是子公司也是要除去ICQ公司的。當然,要除去之前已經許下的情況,日後的股權激勵,大多都是Sina或是傾城遊戲和娛樂這幾家子公司。

倒也不是蘇卿有多小氣,而是傾城集團目前的股權情況使然。

傾城集團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並且按照蘇卿的意思,就算日後傾城集團打算上市,也不會整體上市。也就是說實質上掌控著整個傾城集團絕大多數股份的傾城控股永遠都是私有企業,同樣,在傾城控股掌控之下的傾城集團這個殼子,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對中小股東和金融市場上的股民們負責,更不需要把整個集團的財務情況一次又一次的暴露在公眾視線之中。

雖說傾城集團的股份價值極高,就算是1%,也將會價值數十上百億的美金。畢竟傾城集團的股份也就相當於傾城控股,作為一個私營企業,隻要不出現資金問題,股份就不會出現變動。不過蘇卿並不擔心馬畫藤會贏得賭約,從而得到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