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後記(1 / 1)

本書根據我在複旦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期間的工作報告修改而成。出書之際,我首先要感謝博士後期間的導師謝天振教授,正是他的專著《譯介學》直接激發了我這篇博士後工作報告的靈感,他的指導啟人心智,讓我的文字聲色增輝,讓我的思想得以提升。

我也感謝其他在學術道路上深刻影響過我的人,他們與這本書有密切的關聯:南京大學的王守仁教授、張子清教授、李慶餘教授在我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引導我熟悉各種文學理論和社會思潮,使我對女性主義的研究不知不覺擴展開來,仿佛溪水彙成了河流,增加了容量和氣度;複旦大學的陳思和教授等學者接納我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在研究報告的開題、答辯期間都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鼓勵我挑戰更大的艱險,讓這篇論文更加完善;哈佛大學教授Henry Louis Gates,Jr給了我到哈佛作訪問學者的機會,與他及各國知名學者的研討更開闊了我對女性主義文學研究的思路。

本書從選題到初稿得到了專家的肯定。2003年中國博士後基金會經過評選,將本書的選題定為第33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金項目,資助了一萬元;2006年,本書初稿獲得上海市首屆婦女/性別/婚姻家庭研究優秀論文獎。此類精神和物質的鼓勵使我更有勇氣克服學術研究中的各種困難。

我感謝中央財經大學科研處,感謝社會科學著作出版資助基金的評審專家們,正是他們的認可,才使得我的研究從草稿變成了專著,進而能和更多的同仁見麵。

最後,本書的責任編輯王娟以勤懇細致的工作減少了我書稿中的錯漏,使著作得以順利出版,在此謹表示誠摯的謝意。

一本認真寫成的書就像一座莊嚴的建築,因為有所行動而生,因為等待更多考驗而存。我感謝那些支持、幫助過我的人,銘記其淵博的學識、善良的心腸,同時我也感謝所有閱讀此書的人,正是讀者和作者共有的熱忱和信念譜成了學術的千曲百歌。

是為記。

吳新雲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