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現代教詩的意義和策略(2)(1 / 3)

【解題】:

此篇是《詩經·秦風》中的一篇。蒹,沒有長穗子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它們都是水邊生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簡注】:

[蒼蒼]深綠色。秋天蘆葦變成深青的顏色。

[白露為霜]白色的露水凝成霜。

[所謂]所說的,這裏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意中有所指的那個人。

[一方]另一邊。

[溯洄]沿著彎曲的河道向上遊走去。溯,逆流而上。洄,曲折迂回的水道。

[從]追隨,追逐,這裏可釋作“追尋”。

[阻]險阻,指道路難走。

[長]遙遠,漫長。

[遊]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宛如,好像。

[水中央]這裏特指環繞在水中的高地。

[淒淒]淒清寒涼的樣子。

[晞]幹。

[湄]水草交接的地方,即水濱,岸邊。

[躋]升高。這裏是說道路險峻,需要攀登而上。

[坻]水中的小塊高地。

[采采]蘆花白燦燦的樣子。

[已]停止。這裏是“幹”的意思。

[]水邊。

[右]這裏是道路迂回曲折的意思。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欣賞】:

這是一首懷念戀人的詩歌,描寫一個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在藝術上也表現出很高的成就。

這是一首有關愛情的詩歌,文中的少年愛慕著在水中一方的女子,蒹葭本是一種水草,在文中卻仿佛有了生命,總是將詩人心儀的姑娘隱藏。讓詩人總是在尋找著,那位伊人的方向。想去又不敢去的心理,這正是古人那種發乎情止乎禮的禮教觀念。

“水中央”、“水之湄”與“水中坁”都是在那漂渺之中仿佛帶了麵紗讓人看不透,也說明了這位詩人對愛情那種高潔的思想情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解題】:

喜,高興。題意是為春夜下雨而高興。這是一篇寫春夜雨景的名作。

【簡注】:

[當春]正值春天。

[乃]就。

[潛]悄悄地。

[俱]都。

[曉]清晨。

[紅]指花。

[花重]指花沉甸甸地。

[錦官城]即成都。

【欣賞】:

該詩頭兩句用擬人的手法,讚美春雨是“知時節”的“好雨”,在春天萬物複蘇的季節就下了起來。第三、四句,詩人抓住春雨的“潛”、“無聲”等特征,進一步讚美春雨是“好雨”。五、六句實寫作者見到的景象:田野與小路都籠罩在烏雲之中,隻有江船上的燈火在閃亮著,看來,這“好雨”將下一夜。七、八句則是寫想象中的景象:明晨再去看那被雨打濕的花朵,將紅豔豔、沉甸甸地開滿整個錦官城。該詩寫得輕鬆、自然、含蓄,標題中的“喜”字在詩中一次未提,字裏行間卻無處不滲透出“喜”意。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