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梟雄本色,王閻!(1 / 1)

縱觀問鼎天下者,莫不於劍林刀叢中浴血而生,開創一番震古爍今的王霸之業。而成就帝王之位,僅有金戈鐵馬,未必能所向無敵。因為兵無常勢,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因此,開創不朽基業,更重要的是其人是否具有“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沉靜胸懷。

以馮子孝對王閻的本色了解,他能在大殿之中淡然道出自己往日之辱,而且還是拜一女子所賜,足見其胸襟廣袤無垠。

他也知道,王閻雖遭天下之誹,但仍保持著一顆清醒的頭腦,能理智的判斷時局。而今這一番雄霸之氣的言辭之下,想必早已成竹於胸。召集群臣來王宮議事,隻是為了一探文臣武將的態度。

馮子孝也跪伏著,他四下看了看,如今大殿之內,是主有逐鹿天下之本,臣有鞠躬盡瘁之意,雄主賢才,上下一心。

顯而易見,王閻將會擬定計策,頒布號令,開拔帝王之路了。

“都起來吧。”

王閻說完,重新落座,待群臣恭立兩側後,他淡淡的問王孜:“你既能道破孤王所處之境,且再說說對應之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孜不敢視其父,低頭答道。

“哦---?”

王閻靜靜的看著他,道:“聯合拉蒂國嗎。”

“並非如此!”王孜神色認真,道:“兒臣之意,是攻打拉蒂國,擒獲其國主!”

這話引得群臣嘩然,如今形式本就進退兩難,還要攻打拉蒂國,這不是讓南山雪上加霜,腹背受敵嗎?他們不由望向馮子孝,看看他是否有反對之意。但馮子孝卻是默默點頭,似讚同王孜之言,群臣費解?

王閻眼中精光閃過,略有喜色,先示意群臣噤聲,而後口氣帶了幾分期待,問王孜道:“你何出此意啊?”

王孜不敢言簡意賅托大了,他徐徐道:“侖回之計,讓天下皆以為父王擁兵自重,無所作為,而必有另謀。如果父王率兵攻伐拉蒂國,並凱旋而歸,可獲三利!其一,可證明父王恪守本職,抵禦外夷,使侖回之計不攻自破。”

“其二,升陽國未統一之前,拉蒂國曾多次侵略百姓以及原著勢力,已造下了無邊仇怨。如果父王可戰敗拉蒂國,並擒獲皇帝,為百姓解除了多年之患,亦可得民心。”

“其三,可讓眼下對顏、侖兩家舉棋不定的仇敵,同意與父王聯合!因為他們都是拉蒂國曾經索要朝貢的重要目標,而他們都不是甘心受辱之輩,父王攻伐拉蒂國也是替他們一雪前恥。”

“此三利合一,父王您那時動兵,皇位唾手可得!”

王孜帶著異常肯定的口吻說完,然後靜而立之。

“此計破而後立,可石破驚天啊!”

有武將文臣恍然大悟,失態的拍手稱讚,而王孜對此毫不理會。

顯然這一舉三得之計,可瓦解莫輪回的計謀。再加莫輪回手中精兵良將甚少,那敵得過王閻的百萬大軍。

“二公子雄才大略,不輸於侖回小兒啊!”一武將連忙附和恭維道。

“二公子才思敏捷,人中之龍矣!”一謀士也稱讚,人群中的馮子孝也默默點頭,暗讚此子不僅聰穎,而且麵對褒獎卻不驕不躁,心性尚佳,隱有其父風采。

“哈哈哈---”

王閻大笑,欣然道:“你果然沒讓孤王失望!”

“父王早已定計於胸,兒臣隻是獻醜罷了。”王孜拱手道。

“你無需自謙。”

王閻不置與否,也正如馮子孝所想,他確實在得知莫輪回計謀後,很快便想出了應對之策。同於王孜所言,攻拉蒂國!

“左右聽令!”王閻神色肅然,發號施令:“文官負責管理王府政事,統計兵馬錢糧,儲備一年所需的行軍物資。武將負責軍營,勤練兵勢,鑄造兵器。其餘官吏各司其職,不得有誤!若有怠慢行事者,發配充軍。待三月之後,孤王擒獲拉蒂國皇帝之日,便是征伐顏乾之期!”

“王爺,三個月是不是太急了,侖回小兒剛鼓動民心,他有大勢所依,我們會不會自投羅網?”一老謀士擔憂道。

“哼!天下人非一家,所謂人心所向,便是大勢所歸嗎?簡直一派胡言!莫以為孤王不知,這世界不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而是絕大多數人習慣於過平靜的生活,如果所謂的統治者強行幹預平靜,自然會受到相應的反映。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也就是你們所謂的大勢。”

說完,王閻輕蔑一笑,道:“這又能怎麼樣?與孤王戰敗顏、侖兩家,結局隻有此一個有何幹係?那時孤王倒想看看,他們還要歸誰?”

群臣默然,無人再敢多言,說到底,這道魁偉的身影畢竟是一代梟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