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鏡花緣》中提到的才女蘇蕙與《回文璿璣圖》是怎麼回事?

東晉時期,北方被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占據著,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共建立過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在東晉與五胡十六國對峙時期,南方文物鼎盛,人才輩出,名垂青史的忠臣義士、才子佳人猶多;北國則沉溺於互相攻伐,戰火連天之中,幾乎就沒出什麼著名的人物。除了前秦的宰相王猛,文韜武略,輔佐苻堅統一了北方,從而垂名史冊外,再就要算是才女兼美女的蘇蕙了,她的揚名則全在於那副玄妙的《璿璣圖》。

前秦才女蘇蕙及其《回文璿璣圖》的故事,世上有各種傳聞,主要的有兩種:

一是陝西扶風、武功一帶的傳說,也是李汝珍在《鏡花緣》第四十一回中所敘述的內容:

蘇惠,字若蘭,武功人,約生於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三五七年),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做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一些豪門望族上門求婚,均被謝絕。一天,若蘭去法門寺廟會,巧遇一位射飛雁、穿池魚的英武少年,這位少年就是右將軍竇真的孫子,名叫竇滔。竇滔自幼習文練武,相貌不凡,若蘭頓時心生愛慕之情。後來經人提親,兩人結成百年之好。

婚後不久,竇滔因厭戰不從軍令,被革職發配到流沙(今甘肅敦煌),後來遇到了歌妓趙陽台,娶作了偏房。這趙陽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嬌媚可人,引得竇滔對她寵愛不已。蘇蕙看到趙妾那副媚態,不由得拿出正室的身分叱責她。趙妾也不敢與她直麵對抗,就不時地在竇滔耳邊數落蘇蕙的不是,竇滔經不住枕邊風,對蘇蕙也就愈來愈冷淡了。後來,竇滔奉命出鎮襄陽,本來希望帶著妻妾同往,可當時蘇蕙正為趙妾的事情生氣,就賭氣說不去。哪知這話正中趙陽台下懷,她極力慫恿竇滔,說蘇蕙不去就不必勉強。於是竇滔隻帶著趙陽台赴任了。

蘇蕙獨自守在空閨中,日子稍長,便感到寂寞難耐。丈夫在身邊時,感覺不出他的好處,而一離開,思念之情卻是刻骨銘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不由得有些後悔當初的負氣了。後悔之餘,她便夜以繼日地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

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著一隻精巧的小茶壺,壺身上刻有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著玩著,忽然發現這五個字不論從那個字開始讀,都是一句頗有意趣的話。於是靈感頓至,她想能不能利用這種巧妙的文字現象,來構成一些奇特的詩?這時,她正有滿腔的幽思和深情想要抒發,現在又找到了這種奇巧的表達方法,於是廢寢忘食地進行構思。接著她又費了幾個月的工夫,把詩織在錦緞上。這副錦緞長寬都是八寸,上麵織有八百四十一個字,把文字用五色相間,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個字縱橫對齊;縱橫反複都成章句,裏麵藏著無數首各種體裁的詩,詩意多為傾訴她的思念之情。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璿璣圖》,璿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鬥星,之所以取名璿璣是指這副圖上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當然,其中也暗寓她對丈夫的戀情,就像星星一樣深邃而不變。

《璿璣圖》織好後,蘇蕙派人送往襄陽交給竇滔。旁邊的人見了這圖,都不明其意,可竇滔捧著《璿璣圖》,細細體味,竟完全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當即,竇滔派遣了人馬接來蘇蕙。自此,夫妻恩愛偕老。

二是甘肅天水的傳說。

蘇蕙與竇滔婚後,夫妻恩愛,情同魚水。蘇蕙曾隨夫到秦州(今天水)赴任。竇滔在任秦州刺史期間公正廉明,卻被奸人誣為”與前晉藕斷絲連”,對苻堅”懷有貳心”,有”謀反之嫌”,因而被發配到邊疆沙州(今敦煌)服役。蘇蕙十分賢慧,上敬公婆,下教兒女,勤儉持家,艱苦度日。她日夜思念丈夫,卻苦無法傳遞,終於想出織《回文璿璣圖》來寄托情思,並藉以申訴丈夫的委屈。

去日深山當量妻夫歸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婦囑不身情貴

陽婆結夫配早織垂時恩上何米語

侶發年夫與錦歸去雙少深柴夫誰

好伴奴邁回要淒可寒淚中久料我

豈赦尋文身孤本衣憐家上至別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歸想天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尚鶴誰更不久地同鴦鴛

這就是一百一十二字的《璿璣圖》。起初人們對此迷惑不解,後來逐漸領悟到:從第一行中間的”夫”字開始,向左、向右斜念下去,直到”妻”為止,便是一首十六句的七言詩:

夫婦恩深久別離,鴛鴦枕上淚雙垂。思量當初結發好,豈知冷淡受孤淒。

去時囑咐真情語,誰料至今久不歸。本要與夫同日去,公婆年邁身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