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這三人的庸人心態表露無遺,我們也就知道她們為什麼如此親近了,”所坐之處雖都隔席”,但仍”不時交耳接談”。作者並沒有就此罷休,還讓”笑星”孟紫芝將閔蘭蓀、花再芳狠狠地戲弄了一番,出了個大洋相。其實,並不僅僅是這三個厭聽逆耳之言,”內中如閔蘭蓀、花再芳、畢全貞,並還有幾位才女都厭煩怕聽《真經》”(第八十四回),隻不過作者沒有盡數揭出而已。

為什麼百花總論已說”所列百人,莫非瓊林琪樹,合璧駢珠”(第四十八回),事實上又有的才女受到貶斥呢?其原因還要從武則天命百花冬天開放談起。

武則天命”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的旨意,傳到蓬萊山薄命岩紅顏洞,恰巧百花仙子和麻姑下棋,不在洞中,眾花仙尋找不到。此時桃花便打算擅自前去應旨,楊花也暗自同意,眾花之首牡丹則說必須等洞主號令,蘭花更明白地說:”況時值隆冬,概令群花齊放,未免時序顛倒。雖皇皇聖諭,究竟於理不順,即使違誤,諒難加罪。”桂花、梅花、菊花、蓮花皆表示同意。然而楊花、蘆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蘋花、菱花八位仙子齊聲說道:”我等忝列群芳,質極賤微,道行本淺,位分又卑,既乏香豔之姿,兼無濟世之用,何能當此違旨重譴?一經被謫,區區微末,豈能保全?再四斟酌,不能不籌且顧眼前之計。……”並拉著”惟恐逾限獲罪”的桃花前去應召。隨後在土地並值日功曹的催促下,眾仙子莫不紛紛前往,洞中剩下桂花、梅花、菊花、蓮花、海棠、芍藥、水仙、臘梅、玉蘭、杜鵑、蘭花十一位仙子,不得已也勉強同去,而最後去的則是牡丹仙子(第四回)。

其實,如果百花都不去應召,想來武則天也不過後悔自己酒後胡塗而已,如蘭花仙子所說的”罰不責眾”,難道真能將百花統統貶謫!而有楊花、蘆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蘋花、菱花、桃花九花為始作俑者,後麵武則天對牡丹的懲罰和上帝對百花仙子的貶謫才有可能,所以這九花幾乎可以說是這次貶謫事件的罪魁禍首。正是因為這樣,在後來的天榜中,最後應召的十二種花,位次都在前列;而數種率先應詔的”質極賤微,道行本淺,位分又卑,既乏香豔之姿,兼無濟世之用”的仙子,均列於最後。

閔蘭蓀正是蘋花,花再芳正是菱花。萱草花和百合花外觀很相似,宋羅願《爾雅翼》卷五雲:”(百合)花有兩種,其一如萱草花,紅斑而小,故一名連珠。”在現代植物分類學上,萱草屬百合科。因此萱草指的就是畢全貞。作者之所以改稱百合花,是隱喻為百名才女作結,百合者百花聚合也,也正是”畢全貞”的意思。

和這九種花對應的九位女子以及其它幾位三等才女,大多地位較低,如閔蘭蓀與畢全貞隻是宰玉蟾的姨表姐妹,第九十七名桃花仙子”賽趙娥”張鳳雛是燕義的表侄女,連家譜都沒有一個。花再芳與第九十六名楊花仙子”鐵笛仙”蘇亞蘭是鄉宦女兒。最突出的是排名第九十五位的崔小鶯,乃文家乳母之女,地位更加低賤。在這些”勢利花”與”三等才女”的身上,足以看到作者所表現的是非愛憎和門第取向,在門第問題上,作者也未能免俗。